1.隐睾最严重的后果是:
A.睾丸扭转
B.睾丸炎
C.不育
D.睾丸恶变
E.睾丸萎缩
2.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的主要机制为:
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
B.低蛋白血症
C.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
D.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E.抗利尿激素增加
3.鹿角形结石引起泌尿道的病理生理改变,最严重的后果是:
A.尿路梗阻
B.尿路感染
C.尿路上皮恶性变
D.肾积水
E.尿毒症
4.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Ⅱ型最常见的检测异常是:
A.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
B.血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
C.血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
D.血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
E.血冷球蛋白阳性
5.尿道损伤合并尿外渗及阴囊血肿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导尿
B.经会阴,尿道吻合+清除血肿及尿外渗
C.清除会阴部血肿
D.耻骨上膀胱造瘘
E.经会阴尿道修补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泌尿系统-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及其他疾病-隐睾诊断的内容。隐睾是指睾丸下降异常,使睾丸不能降至阴囊而停留在腹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隐睾容易发生恶变,尤其位于腹膜后者。因此隐睾最严重的后果是恶变(D正确,ABCE错)。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泌尿系统-肾小球病-概述-发病机制的内容。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急性期可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病变严重时,增生和浸润的细胞可压迫毛细血管袢管腔狭窄或闭塞。因此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体液瘀滞于体内形成水肿(A对,答案选A)。急性肾小球肾炎常为轻度蛋白尿,血浆白蛋白正常或轻度降低,低蛋白血症(B错)可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的机制之一,但并不是最主要的机制,其是肾病综合征水肿的主要机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C错)是过敏性水肿的主要机制。急性肾小球肾炎时,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因此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D错)、抗利尿激素增加多(E错)均不是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的机制。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泌尿系统-尿路结石-概述中尿路结石成分及性质的内容。肾盂肾盏内鹿角形结石形成后,可长期刺激尿路移行上皮,引起上皮的慢性炎症,导致鳞状上皮化生甚至继发尿路上皮恶变(c对,答案选C),此为最严重后果。尿路梗阻、尿路感染、肾积水和尿毒症均为鹿角形结石的并发症。尿路梗阻(A错误)和肾积水(D错误)待结石取出后可以消除;尿路感染(B错误)经取石、抗感染治疗后也可痊愈;尿毒症(E错误)患者正确侧肾大多可以代偿或通过透析维持,以上并发症均可通过治疗而好转,故不是患者最严重的后果。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泌尿系统-肾小球病-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诊断与鉴别诊断。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恶化、多在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为临床特征,病理类型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组疾病,根据免疫病理可分为三型。Ⅱ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患者的血液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冷球蛋白可呈阳性,并可伴血清C3降低,其中循环免疫复合物最常见(A对,答案选A),冷球蛋白阳性较少见(E错)。I型,又称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免疫学检查异常主要有抗GBM抗体阳性(B错)。Ⅲ型,为少免疫复合物型,免疫学检查异常主要有ANCA阳性(C错)。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损伤-前尿道损伤的治疗。尿道损伤合并尿外渗及阴囊血肿时,考虑为尿道断裂,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经会阴尿道吻合,留置导尿管3周,并清除血肿及尿外渗(B正确)。导尿会加重尿道损伤(A错)。单纯清除会阴部血肿不能达到治疗目的(C错)。耻骨上膀胱造瘘不能解决阴囊血肿且达不到治疗效果(D错)。经会阴尿道修补适用于尿道部分裂伤,不用于尿道断裂(E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