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不包括:
A.脾功能亢进
B.久病卧床
C.静脉损伤
D.长期服用避孕药
E.妊娠
2.重度脱水合并休克首-选治疗措施是:
A.静脉补液
B.口服补液
C.饮食疗法
D.药物治疗
E.病因治疗
3.诊断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最具有特征性的是:
A.心前区疼痛
B.心包摩擦音
C.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D.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
E.心音遥远
4.常见的周围血管征不包括:
A.枪击音
B.毛细血管搏动征
C.脉压增大
D.水冲脉
E.Duroziez双重杂音
5.冠心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者,需要接受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至少为:
A.12个月
B.1个月
C.9个月
D.6个月
E.3个月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血管系统-下肢静脉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静脉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久病卧床(B正确,不选)(血流缓慢)、静脉损伤(C正确,不选)、长期服用避孕药(D正确,不选)(高凝)、妊娠(E正确,不选)(高凝)都会促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脾功能亢进,会导致血细胞三系减少,不会导致血液高凝(A错误,但符合题意,答案选A)。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血管系统-休克-低血容量休克-治疗。静脉补液(A对,答案选A)是重度脱水合并休克时的首-选治疗措施,因为重度脱水合并休克时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组织低灌注和缺氧,若不及时纠正可发生一系列器官损伤,及时静脉补液可恢复组织灌注。口服补液(B错)、饮食疗法(C错)、药物治疗(D错)、病因治疗(E错)都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补充血容量,故不作为休克时的首-选治疗措施。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血管系统-急性心包炎-临床表现。心包摩擦音(B对,答案选B)为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最具诊断价值的体征,呈抓刮样粗糙的高-频音,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为明显。心前区疼痛可出现于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患者,但也可出现于急性胸膜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患者,不具有特异性(A错)。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可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及心包积液等,而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正处在炎症变化的纤维蛋白渗出期,此时积液量增多不明显,故心浊音界不
会向两侧扩大(C错)。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可见于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的疾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也可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并不具有诊断意义(D错)。心音遥远常见于大量心包积液(E错)。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血管系统-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表现。周围血管征是指在某些疾病条件下检查周围血管时所发现的血管搏动或波形的改变。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征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等脉压增大的疾病。周围血管征包括枪击音(A正确,不选)、毛细血管搏动征(B正确,不选)、水冲脉(D正确,不选)、Duroziez双重杂音(E正确,不选)。脉压增大(C错误,但符合题意,答案选C)是周围血管征产生的原因,但本身不属于周围血管征。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血管系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与预防。STEMI和NSTEACS病人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与用法相同,即:病人在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并维持至少12个月。氯吡格雷特别适合于支架植入术后和阿司匹林合用(A对,答案选A)(BCDE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