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外科学中最常见的难题就是内容多,难点多,其中涉及诸多内容均为中医类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常见考点,并且大家在做题时容易出错。中公医疗为各位考生对中医外科学肛门直肠疾病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以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此部分内容。
1.侧卧位:患者侧卧于检查床上,双腿屈曲靠近腹部,使臀部及肛门充分暴露。为常用的检查和治疗体位。
2.膝胸位:患者跪伏在检查床上,胸部贴近床面,臀部抬高。适用于检查直肠下部、直肠前壁或身体肥胖病人。
3.截石位: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两腿屈曲放于腿架上,将臀部移至台缘,使肛门暴露良好。为肛门直肠手术时常用的体位。
4.蹲位:患者蹲踞用力增加腹压。为检查脱出性疾病的常用体位,可查到Ⅱ、Ⅲ期内痔、脱肛、息肉痔等。
5.倒置位:患者伏于床上,髋关节屈曲,两腿跪于床端,臀部抬高,头稍低。为肛门直肠手术时常用体位。
6.弯腰扶椅位:病人向前弯腰,双手扶椅,露出臀部。适用于团体检查。
7.内痔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兼因:①热: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醇酒厚味,燥热下迫大肠;②血:久坐久蹲、负重远行、便秘努责、妇女过多生育、癥瘕,导致血行不畅而瘀积。热与血搏结,气血纵横,筋脉交错,结滞不散而成。
8.内痔分期:
(1)Ⅰ期内痔:痔核较小,不脱出,以便血为主。
(2)Ⅱ期内痔:痔核较大,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便血或多或少。
(3)Ⅲ期内痔:痔核更大,大便时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便血少或无。
(4)Ⅳ期内痔:痔核脱出,不能及时回纳,嵌顿于外,以致嵌顿性内痔。
9.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呈喷射状出血,颜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法为清热凉血祛风,方用凉血地黄汤或槐花散。
10.湿热下注证:便血鲜红,量多,肛内有肿物脱出,可自行还纳,肛门灼热+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治法为清热渗湿止血,方用脏连丸。
11.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或有嵌顿,肛门紧缩,坠胀疼痛,甚至肛缘有血栓,形成水肿,触之有明显疼痛+舌暗红,苔白或黄,脉弦或涩,治法为清热利湿,祛风活血,方用止痛如神汤。
12.脾虚气陷证: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要用手托复位,便血鲜红或淡红;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呆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治法为补气升提,方用补中益气汤。
13.熏洗法:适于各期内痔及内痔脱出/外痔肿胀明显/脱肛者。
14.外敷法:适于各期内痔、外痔感染发炎及手术后换药。
15.塞药法:适于Ⅰ、Ⅱ期内痔。
16.枯痔法:适于Ⅱ、Ⅲ期内痔。
17.注射疗法:适应证:Ⅰ、Ⅱ、Ⅲ期内痔,混合痔内痔部分,Ⅳ期内痔禁用。
18.枯痔钉疗法:适应证:各期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19.胶圈套扎疗法:适于Ⅱ、Ⅲ期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20.结扎术:单纯结扎法适于Ⅰ、Ⅱ期内痔;贯穿结扎法适于Ⅱ、Ⅲ期内痔,特别是纤维型内痔。胶圈套扎法适用于Ⅱ、Ⅲ期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此外中公医考为大家提供了每月测评,还没参加测试的同学,快来扫码参加吧!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