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医内科学厥证有关的20条知识点,这样更好理解。相关内容如下:
1.厥证的概念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
2.厥证一是指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如《素问·大奇论》说:“暴厥者,不知与人言。”另一是指肢体和手足逆冷,如《素问·厥论》说:“寒厥之为寒热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
3.《伤寒论》、《金匮要略》继承《内经》中手足逆冷为厥的论点,而且重在以感受外邪而致的发厥。
4.《诸病源候论》对尸厥的表现进行描述,并探讨其病机是“阴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乱,客邪乘之”。
5.宋《卫生宝鉴》初步提出内伤杂病与外感病的厥之不同点。
6.朱丹溪认为厥证系神昏与手足冷并见,但以手足冷为主。
7.明代《医学入门》首先明确区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
8.《景岳全书》总结明代以前对厥证的认识,提出以虚实论治厥证,切中临床。
9.气厥、血厥、痰厥的常见病因情志内伤(恼怒致厥为多),饮食不节(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亡血失津,体虚劳倦。
10.厥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病位在心、肝。
11.基本病机为气机逆乱,升降乖戾,阴阳不相顺接。
12.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大凡气盛有余,气血上逆,或夹痰浊壅滞于上,以致清窍闭塞,成为厥之实证;气虚不足,清阳不升,或大量出血,气随血脱,以致神明失养,发为厥之虚证。
13.气厥实证-开窍,顺气,解郁-直达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14.气厥虚证-补气,回阳,醒神-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
15.血厥实证-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加减。
16.血厥虚证-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营汤。
17.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加减。
18.厥证诊断要点:①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四肢逆冷的临床表现。②患者在发病之前,常有先兆症状,但无失语、瘫痪等后遗症。③既往有类似病证发生。
19.厥证与中风之间区别在于,后者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偏瘫、口眼斜及失语等后遗症。
20.厥证与痫病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为多见。脑电图检查可以鉴别。
下面,我们通过1道练习题来巩固一下今天的知识点:
1.【单选题】气厥虚证,宜选用的方剂是:
A.五磨饮子 B.独参汤
C.生脉注射液 D.羚角钩藤汤
E.以上都不是
1.【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厥证的知识点。(2)气厥虚证用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C对)。气厥实证用直达散合五磨饮子加减(A错)。血厥实证用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加减(D错)。血厥虚证急用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营汤(B错)。故此题选C。
此外中公医考为大家提供了每月测评,还没参加测试的同学,快来扫码参加吧!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