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题型
1. 胁痛的基本病机为
A.气滞血瘀
B.肝郁气滞
C.湿热内蕴
D.肝络失和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2.黄疸形成的关键病理因素是
A.热邪
B.寒邪
C.疫毒
D.淤血
E.湿邪
答案:E
解析:其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但其中以湿邪为主。
3.黄疽的辩证要点是
A.以阴阳为纲
B.区别湿重与热重
C.区别热重与寒饭
D.区分疫毒之盛衰
E.以虚实为纲
答案:A
解析:黄疸的辨证,以阴阳为纲,应首辨阳黄、阴黄。
4.积聚的病位主耍在
A.肺肾
B.肝肾
C.肝脾
D.肝胆
E.脾肾
答案:C
解析:病位主要在于肝脾。其主要的病理因素为气滞、血瘀。
5.积聚的病机主要是
A.湿痰内聚,气血淤滞
B.虫阻脉道,血络受阻
C.气滞血淤,水停欢中
D.气机阻滞,淤血内结
E.痰湿内阻,淤血内结
答案:D
解析:积聚的基本病机是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6.鼓胀的病变脏器主要在于
A.肝肾
B.脾肾
C.肝脾
D.肺脾肾
E.肝脾肾
答案:E
解析:鼓胀的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7.治疗膨胀水湿困脾证,应首选
A.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B.实脾饮
C.中润分消丸合茵陈禽汤
D.调营饮
E.附子理苓汤
答案:B
解析:臌胀分类有气滞湿阻、水湿困脾、水热蕴结、瘀结水留、阳虚水盛、阴虚水停。本证水湿困脾,故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颜面浮肿;脾不运化故胸脘胀闷;阳气不足则遇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治宜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用实脾饮。气滞湿阻用柴胡疏肝散。阳虚水停,用附子理苓汤。瘀结水留用调营汤。故选B。
8.何人饮是治疗下列哪种疟疾的主方
A.正疟
B.温疟
C.寒疟
D.瘴疟
E.劳疟
答案:E。解析:劳疟。
9.首见“疟疾”病名的医籍是
A.《黄帝内经》
B.《金匮要略》
C.《伤寒论》
D.《诸病源候论》
E.《难经》
答案:A
解析:疟疾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出疟疾的病因是“疟气”,该篇还描述了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故选A。
10.疟疾的好发季节是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E.四季
答案:B
解析:夏季暑湿当令之际,正是蚊毒虐邪肆虐之时,若人体被疟蚊吮,则疟邪入侵致病。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