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助理

 
首页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 试题资料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练习题—生理学(24)

2020-12-31 10:48:38
616
A+

1.【答案】C。

解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ⅠPSP)的发生机制是某种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Cl-通道开放,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因此ⅠPSP是局部超极化电位,而不是去极化电位。由于ⅠPSP是局部电位,因此不具备“全或无”性质(此为动作电位的特性)。ⅠPSP的产生主要是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增加所致,也可能与Na+通透性减小有关,但决不是因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引起。

2.【答案】D。

解析:①经典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因突触间隙与细胞外液相通,因此内环境理化因素的变化均可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易发生疲劳,可能与神经递质的耗竭有关。②突触传递特征包括:单向传递、突触延搁、兴奋的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易疲劳、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

3.【答案】C。

​解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反射中枢的突触传递最易发生疲劳,可能与神经递质的耗竭有关。

上一页2/2 下一页
微信微信
朋友圈朋友圈
微博微博
上一篇:2021临床助理医师习题练习【25】
下一篇:【临床执业】练习题:A1型(49)

猜你喜欢

热门课程

2021临床医师辅导课程 院长督查班
直播+面授
院长督查班
 
2021临床医师辅导课程-鸣医计划
直播+面授
鸣医计划系列
 
2021临床医师网络课程-技能冲锋班
预售网课
技能冲锋班
 
2021年临床医师网络课程-基础夯实班
预售网课
基础夯实班
 

精品试听课预约

姓名
手机
验证码
获取
立即试听课程试听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医考题APP

APP

医考小程序

小程序

备考交流群

备考交流

机考系统

机考系统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