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见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
(一)病因及分类
(1)放射线能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分裂起到抑制作用,但也能对正常组织产生损害作用。
(2)下颌骨主要为密质骨,含钙量高,吸收射线量大。因此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给予根治性照射时有发生无菌性坏死的可能。
(3)在此基础上,如口腔卫生不佳、牙源性感染以及损伤或施行拔牙手术等,均可导致继发感染,颌骨骨面外露,形成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4)口腔组织对射线平均耐受量为6~8周内给予60~80Gy。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发病时间 |
放射治疗后,数月乃至十余年始出现症状 |
局部症状 |
①初期呈持续性针刺样剧痛,颌骨骨面外露,呈黑褐色,至发生感染后在露出骨面的部位长期溢脓,久治而不愈,软组织可形成口腔和面颊部的洞穿形缺损畸形 ②主要特征:死骨与正常骨常常界限不清 |
全身症状 |
慢性消耗性衰竭,常表现为消瘦及贫血 |
(三)治疗原则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与化脓性骨髓炎不同,虽已形成死骨,却无明显界限,而且是慢性进行性发展。因此,治疗应考虑全身及局部两个方面。
1.全身治疗: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疼痛剧烈时,对症给于镇痛剂。同时应积极增强营养,必要时给于输血、高压氧等治疗,以待死骨分离。
2.局部治疗:放射性颌骨坏死的死骨在未分离前,为控制感染每天应使用低浓度过氧化氢或抗菌药物溶液进行冲洗。对已露出的死骨,可用骨钳分次逐步咬除,以减轻对局部软组织的刺激。
3.外科手术治疗:将已分离后的死骨予以摘除,但必须将健康侧骨端残留病灶彻底消除干净,否则仍有病变再发的可能。术后还应继续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模拟题】
1. 不属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临床特征性表现的是:
A.发病初期呈持续性针刺样剧痛,多数患者唾液分泌减少
B.病程进展缓慢,有时数月到十余年后才出现症状
C.继发感染后,骨面暴露并长期溢脓,经久不愈
D.由于肌肉组织瘢痕化,使软组织僵硬,会出现明显的张口受限
E.死骨与正常骨分界清楚,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可形成洞穿性缺损畸形
1.【答案】E。解析:发病初期呈持续性针刺样剧痛,由于放疗引起黏膜或皮肤破溃,致牙槽突、颌骨骨面外露,呈黑褐色;继发感染后在露出骨面的部位长期溢胀,经久治而不愈。病变发生于下颌支时,因肌萎缩及纤维化可出现明显的牙关紧闭。放射后颌骨的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再生能力低下,致死骨分离的速度非常缓慢,因此,死骨与正常骨常常界限不清,故E错误。口腔及颌面部软组织同样受到放射线损害,局部血运有不同程度障碍,故极易因感染而造成组织坏死,形成口腔和面颊部长治不愈的溃疡或形成洞穿缺损畸形。放射性颌骨骨坏死病程长,患者呈慢性消耗性衰竭,常表现为消瘦及贫血。
此外中公医考为大家提供了考前点题(高频考点+历年试题),大家要抓住最后的机会哦!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