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源角化囊性瘤的内容物是哪种性质的:
A.白色凝乳状物质B.灰白色或淡黄色角化物质
C.无色透明黏稠液体D.豆腐渣样物质
E.淡黄色含胆固醇结晶液体
2.体位试验阳性的肿瘤是:
A.静脉畸形B.牙龈瘤
C.角化囊肿D.动静脉畸形
E.微静脉畸形
3.可用于静脉畸形硬化治疗的是:
A.环磷酰胺B.甲氨蝶呤
C.平阳霉素D.长春新碱
E.紫杉醇
4.唾液腺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
A.血源性B.逆行性
C.淋巴源性D.损伤
E.邻近组织炎症波及
5.下面关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切开引流指征,不正确的是:
A.局部明显凹陷性水肿B.穿刺有脓液
C.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D.扪及波动感
E.局部跳痛压痛
6.涎石病的临床特点:
A.以20~40岁中青年多见B.病程长短不一
C.进食时腺体肿胀并伴有疼痛D.导管口溢脓
E.以上特点均对
7.下列哪种涎腺疾病以中年女性多见:
A.急性化脓性腮腺炎B.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慢性阻塞性腮腺炎D.下颌下腺炎
E.舍格伦综合征
8.某患者因右侧舌下腺囊肿接受右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后出现右颌下区胀痛,进食时症状加重,最可能的原因是:
A.右侧急性下颌下腺炎B.右侧下颌下间隙感染
C.术后血肿形成D.舌下腺切除术中误扎右下颌下腺导管
E.变态反应
9.对于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纯肿瘤摘除术
B.将肿瘤连同周围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
C.肿瘤在浅叶时,将肿瘤和腮腺浅叶一并切除术
D.肿瘤在深叶时,将肿瘤连同全腮腺切除术
E.各种术式均要保留面神经
10.关于黏液表皮样癌的特征,不正确的是:
A.2/3黏液表皮样癌发生在腮腺B.高-分化较低分化者常见
C.血行转移不多见D.低分化者常见颈淋巴结转移
E.高-分化者常见区域淋巴结转移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牙源角化囊性瘤的内容物是灰白色或淡黄色角化物质。皮脂腺囊肿内容物为白色凝乳状物质,皮样表皮样内容物为豆腐渣样物质,鳃裂囊肿穿刺抽吸时,可见黄色或棕色清亮、含或不含胆固醇的液体。
2.【答案】A。解析:当头低位时,病损区则充血膨大;恢复正常位置后,肿胀亦随之缩小,恢复原状,此称为体位移动试验阳性。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体位移动试验阳性。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或口底部。故选A。
3.【答案】C。解析: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主要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临床常用的硬化剂有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等。其余选项为化疗药,代表药物见下表。故C正确。细胞毒素类(烷化剂)有氮芥、环磷酰胺。抗代谢类有甲氨蝶呤、氟尿嘧啶(5-FU)。抗生素类有博来霉素、平阳霉素。激素类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丙酸睾丸素。植物类有长春新碱、羟基喜树碱。
4.【答案】B。解析:唾液腺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逆行性,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以前常见于腹部大手术以后,称为手术后腮腺炎。由于抗生素应用的发展,并注意维护正常出入量及水、电解质平衡,目前已少见。
5.【答案】D。解析:腮腺的包膜致密,脓肿形成后不易扪得波动感,因此不能以扪得波动感作为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切开引流的指证是: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穿刺抽出脓液;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
6.【答案】E。解析:涎石病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见。病期短者数日,长者数年甚至数十年。小的涎石一般不造成唾液腺导管阻塞,无任何症状。导管阻塞时则可出现排唾障碍及继发感染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如:进食时腺体肿大疼痛、导管口黏膜红肿溢脓、触诊可及硬块并有压痛、涎石阻塞可引起腺体继发感染。故选E。
7.【答案】E。解析:舍格伦综合征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长短不一。患者的主要症状有:眼干、口干、唾液腺及泪腺肿大、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故选E。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见于腹部大手术后,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故A错误。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发病年龄自婴幼儿到15岁,以5岁左右最常见。故B错误。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约占半数患者肿胀与进食有关;多单侧受累,挤压腮腺可从导管口流出混浊的“雪花样”或黏稠的蛋清样唾液,故C错误。涎石伴下颌下腺炎的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中青年为多见。故D错误。
8.【答案】D。解析:根治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致造成复发。对于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可全部切除舌下腺后,将囊腔内的囊液吸净,在下颌下区加压包扎,而不必在下颌下区做切口摘除囊肿。
9.【答案】A。解析:多形性腺瘤治疗为手术切除,不能做单纯肿瘤摘除,即剜除术,而应做肿瘤包膜外正常组织处切除。腮腺肿瘤应保留面神经,腮腺浅叶肿瘤体积较小者,可作部分腮腺切除术。在可能的情况下,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腮腺主导管以及耳大神经,可减少手术并发症。下颌下腺肿瘤应包括下颌下腺一并切除。
10.【答案】E。解析: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低度恶性肿瘤,常多见。临床表现有时与多形性腺瘤相似,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位于腭部及磨牙后区,有时可呈囊性,表面黏膜呈淡蓝色,肿瘤常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腺体组织无明显界限。有时可见面神经与肿瘤粘连,甚至被肿瘤包裹,但很少出现面瘫症状。如手术切除不彻底,术后可复发,但很少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更少见。术后生存率较高,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