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牙冠缺损太大无法直接用全冠修复时,需要桩核冠修复,也就是利用固位桩插入根管内,并用核形成全冠预备体,再在其上进行全冠修复的修复体。
1.原牙髓正常或牙髓炎未累及根尖者,或根尖周病变范围较小的患牙,一般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观察1~2周,无临床症状后可以开始修复。
2.有瘘管的患牙需在治疗愈合后进行修复。
3.如果根尖病变较广泛者,需在治疗后较长时间观察,待根尖病变明显缩小形成骨硬板后才能修复。
1.桩的长度:为确保牙髓治疗效果和预防根折,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3~5mm(不少于4mm)的充填材料作为根尖封闭,桩的长度为根长的2/3~3/4.对于根比较短的情况,应尽量保证让桩的长度大于等于临床冠的长度,并且保证桩处于牙槽骨内的长度大于根在牙槽骨内的总长度的1/2.
2.桩的直径和形态:桩的直径应为根径的1/4~1/3;理想的桩外形,应是与牙根外形一致的一个近似圆锥体从根管口到末端逐渐缩小呈锥形;与牙根外形一致,与根管壁密合。
3.冠与根面的关系:桩核与冠是各自分别就位的,冠作为最终修复体,其就位道不受根管方向的影响。要尽可能保留剩余健康牙体组织,尽可能使冠边缘能包绕剩余牙体组织高度不小于1.5mm,厚度不小于1mm(称为牙本质肩领),这对于提高患牙的抗折强度,增强桩核的固位有重要意义。
1. 桩核冠牙体预备时,要求牙本质肩领高度应尽量不小于:
A.1mm B.1.5mm
C.2mm D.2.5mm
E.3mm
1.【答案】B。解析:最终冠修复体的边缘应覆盖所有缺损区与原有修复体,并在其边缘上方保留足够的健康牙本质,原则上核的边缘与冠边缘之间应留有至少1.5mm的牙本质,称为牙本质肩领,宽1mm。故选B。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