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学科在很多大型考试中占比都是最重的,其中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临床学科当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地位非常重要。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内伤发热考点较多,今天中公教育的老师,将癌病的具体考点总结如下,方便大家掌握记忆。
第一,内伤发热主要是因久病体虚、饮食劳倦、情志失调、外伤出血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所致。
第二,本病的病性以火热为标,脏腑气血亏虚、阴阳失衡为本。
第三,本病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阴阳失衡,或气、血、湿郁遏化热所致。
第四,本病病变涉及多个脏腑,以肝、脾、肾为主。
第五,阴虚发热型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是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第六,阴虚发热型内伤发热的治法为滋阴清热。
第七,阴虚发热型内伤发热的代表方为清骨散。
第八,血虚发热型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是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
第九,血虚发热型内伤发热的治法是益气养血。
第十,血虚发热型内伤发热的代表方是归脾汤。
第十一,气虚发热型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是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第十二,气虚发热型内伤发热的治法是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第十三,气虚发热型内伤发热的代表方是补中益气汤。
第十四,阳虚发热型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是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第十五,阳虚发热型内伤发热的治法是温补阳气,引火归原。
第十六,阳虚发热型内伤发热的代表方是金匮肾气丸。
第十七,气郁发热型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第十八,气郁发热型内伤发热的治法是疏肝理气,解郁泄热。
第十九,气郁发热型内伤发热的代表方是加味逍遥散。
第二十,痰湿郁热型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午后热甚,心内烦热,胸闷脘痞,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或黏滞不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以上是今天要带给大家的关于中医内科学中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内伤发热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