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助理

 
首页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 备考知识 中医临床医学

2020中医妇科学带下病相关知识点及试题

2020-03-04 18:04:24
304
A+

迎来了2020年的开始,就意味着参加2020年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们要好好开始备考了。在备考时,要把重心放在中内、针灸这样重要的科目上,但其他相对占比不那么重的科目也要去认真复习,如中医的外、妇儿三科,在我们执业医师的第四单元会去考察,这三科的考试结果也会影响考试成绩,决定我们能否通过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在执业医师考试中考试难度中等,占比也不是很大。我们一般遇见妇科的题目还是会觉得棘手,和外科注重西医症状体征不同,在病例题中妇科的辨病辨证非常重要,对于广大中医考生还是非常困难的,那今天我们来总结中医妇科学中带下过多病例题的答题思路。

首先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看一下考题的形式。

【例题】患者,女,34岁。平素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近日来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稀清冷如水。可见面色晦暗,腰背冷痛,夜尿频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润,脉沉迟。选用的方药为:

A.肾气丸 B.内补丸

C.右归丸 D.右归饮

E.地黄饮子

拿到这道题目时,大家首先要先辨病,再辨证。那妇科很多疾病症状相似,我们怎么去辨病呢,小编有个小技巧教给大家。辨病首先我们要找患者的“主诉”,这里的患者主诉指的是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如上述题干中,“患者近日来带下量多”,我们通过题干上下信息得知,“带下量多”是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故可辨病为带下证带下过多。

第二步呢就要进行辨证了,其实辨证也不难,和我们之前在中医内科学的学习中的辨证是一样的。不外乎辨脏腑,辨八纲,辨气血津液。这时候就要去找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如“虚寒”多会出现四肢不温,畏寒怕冷,“阴虚”多会出现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这样的字眼。所以在辨证时主要找关键字,尤其是舌苔脉象,因为症状可能会出现假象,但舌苔脉象一般都是体内病症的真实反映。

那我们具体看一下带下过多都有哪些证型。

1.脾虚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质地稀薄,如涕如唾,无臭味;伴面色萎黄或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倦怠嗜睡,纳少便溏;舌体胖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

2.肾阳虚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淡,质清稀如水,绵绵不断;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腰背冷痛,小腹冷感,夜尿频,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法】: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方药】:内补丸

3.阴虚夹湿热证

【证候】:带下量较多,质稍稠,色黄或赤白相兼,有臭味,阴部灼热或瘙痒;伴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咽干口燥,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芡实、金樱子

4.湿热下注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气味臭秽,外阴瘙痒或阴中灼热;伴全身困重乏力,胸闷纳呆,小腹作痛,口苦口腻;小便黄少,大便黏滞难解;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

5.湿毒蕴结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五色杂下,质黏稠,臭秽难闻;伴小腹或腰骶胀痛,烦热头昏,口苦咽干,小便短赤或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止带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薏苡仁、黄柏、茵陈

根据上面的做题思路,大家不妨可以在课后做一做试题,来检验一下自己今天的学习成果。


现在,中公医考网小编重点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公医考“”辅导课程。活动期间,各位考生只需要“1元”就可以进行“占座”,即可进行学习。

适用人群:

1. 学习资金紧张,短期无法筹集学费,又想要上课的考生;

2. 疫情期间,赋闲在家,想要系统学习的医师/药师/护士;

3. 担心先交钱后学习,万一考试不利,学费打水漂的考生;

课程介绍>>>>中公医考“”辅导课程

微信微信
朋友圈朋友圈
微博微博
上一篇:2020中医妇科学:妇科常用内治法之调补脏腑
下一篇:【中医二试】针灸学知识点总结(4)

猜你喜欢

热门课程

2021中医医师辅导课程 院长督查班
直播+面授
院长督查班
 
2021中医医师辅导课程-鸣医计划
直播+面授
鸣医计划系列
 
2021中医医师网络课程-技能冲锋班
预售网课
技能冲锋班
 
2021年中医医师网络课程-基础夯实班
预售网课
基础夯实班
 

精品试听课预约

姓名
手机
验证码
获取
立即试听课程试听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医考题APP

APP

医考小程序

小程序

备考交流群

备考交流

机考系统

机考系统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