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A1型题
1.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组成的方剂是:
A.青蒿鳖甲汤 B.黄连解毒汤
C.蒿芩清胆汤 D.白虎汤
E.竹叶石膏汤
2.丹皮在犀角地黄汤中的作用是:
A.清泻肝火 B.凉血散瘀
C.清血中伏火 D.凉血止血
E.清虚热
3.由泽泻、木通、当归、黄芩、龙胆草、柴胡、生地、甘草、栀子组成的方剂是:
A.凉膈散 B.清骨散
C.导赤散 D.龙胆泻肝汤
E.仙方活命饮
4.除西洋参、西瓜翠衣外,以下哪组药物不属于清暑益气汤的组成:
A.石斛、麦冬 B.黄连、竹叶
C.荷梗、知母 D.黄芩、荷叶
E.甘草、粳米
5.青蒿鳖甲汤证的病机是:
A.阳明气分热盛 B.阴虚有火,潮热盗汗
C.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D.温病后期,阴虚邪伏
E.阴虚内热,虚劳骨蒸
1.【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一章总论-常用治法的知识点。(2)消食和胃:适用于饮食停滞证,饮食停聚于肠胃影响气机的正常,以致出现脘腹胀满不舒的表现,需要用消食和胃治法,属于消法的范畴(E对)。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凡邪在少阳、邪在募原(A错)、肝脾不和(B错)、肠寒胃热、气血失和、营卫失和(D错)、表里同病等均可使用和法治疗。故本题选E。
2.【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二章解表剂-辛温解表剂的知识点。(2)桂枝汤的组成是: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其中桂枝、芍药等量配伍,既营卫同治,邪正兼顾,相辅相成(B对);又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相反相成。生姜助桂枝散表邪(A错);大枣协芍药补营阴(E错)。故本题选B。
3.【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二章解表剂-辛温解表剂的知识点。(2)九味羌活汤的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ACDE错误,故本题选B。
4.【答案】C。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二章解表剂-辛凉解表剂的知识点。(2)银翘散组成的药物: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桑菊饮组成的药物是: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生甘草、苇根。两方共有的药物是:连翘、桔梗、薄荷、芦根、生甘草。ABDE错误,故本题选C。
5.【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二章解表剂-扶正解表剂的知识点。(2)参苏饮的药物组成:陈皮、枳壳、桔梗、炙甘草、木香、半夏、紫苏叶、干葛、前胡、人参、茯苓。败毒散的药物组成: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生姜、薄荷。黄连、黄柏在两方中均未出现(D对)。ABCE错误,故本题选D。
6.【答案】B。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四章和解剂-和解少阳剂的知识点。(2)小柴胡汤的主治:①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D错),胸胁苦满(C错),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A错),口苦,咽干,目眩(E错),舌苔薄白,脉弦。②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③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四逆散所治阳郁厥逆证可见泄利下重的表现(B对)。故本题选B。
7.【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四章和解剂-和解少阳剂的知识点。(2)本方中青蒿苦寒芳香,既清透少阳邪热,又辟秽化浊;黄芩苦寒,善清胆热,并能燥湿,两药相合,既可内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共为君药。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A对);陈皮理气化痰,宽胸畅膈,四药相伍,使热清湿化痰除,共为臣药。赤茯苓、碧玉散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为佐使药。故本题选A。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