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水经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或适宜的方法制备的供药用的水是
2.纯化水经蒸馏所制得的水是
3.主要用作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的是
4.生产中用作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的是
『正确答案』D B A D
2.注射用油
常用的有大豆油、茶油、麻油等植物油。
3.其他注射用溶剂
(1)乙醇:可供静脉或肌内注射。采用乙醇为注射溶剂浓度可达50%。但乙醇浓度超过10%时可能会有溶血作用或疼痛感。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乙酰毛花苷C注射液中均含有一定量的乙醇。
(2)丙二醇(PG)
(3)聚乙二醇(PEG): PEG 300、PEG 400均可用作注射用溶剂。(片剂黏合剂、润滑剂、片剂包衣材料的增塑剂、液体药剂的溶剂)
(4)甘油:由于黏度和刺激性较大,不单独作注射剂溶剂用。
4.注射剂的附加剂
①增溶剂、润湿剂或乳化剂:吐温、聚乙烯吡咯烷酮、卵磷脂、普朗尼克等
②缓冲剂:醋酸-醋酸钠、枸橼酸-枸橼酸钠、乳酸、酒石酸-酒石酸钠
③助悬剂:羧甲基纤维素、明胶
④鳌合剂:EDTA-2Na
⑤抗氧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
⑥抑菌剂:三氯叔丁醇、尼泊金、苯酚
⑦局麻剂: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⑧渗透压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
⑨稳定剂:肌酐、甘氨酸、烟酰胺、辛酸钠
⑩填充剂:乳糖、甘露醇、甘氨酸
保护剂:乳糖、蔗糖、麦芽糖
A.抑菌剂
B.等渗调节剂
C.抗氧剂
D.润湿剂
E.助悬剂
下列注射剂附加剂的作用是
1.聚山梨酯类
2.羧甲基纤维素
3.硫代硫酸钠
4.葡萄糖
5.三氯叔丁醇
『正确答案』D E C B A
(三)热原
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是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其中致热能力较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霉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1.热原的性质
(1)水溶性:由于磷脂结构上连接有多糖,所以热原能溶于水。
(2)不挥发性:热原本身没有挥发性,但因溶于水,在蒸馏时,可随水蒸气雾滴进入蒸馏水中,故蒸馏水器均应有完好的隔沫装置,以防止热原污染。
(3)耐热性:热原的耐热性较强,一般经60℃加热1小时不受影响,100℃也不会发生热解,但在120℃下加热4小时能破坏98%左右,在180℃~200℃干热2小时或250℃ 30~45分钟或650℃ 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4)过滤性:热原体积较小,约在1-5nm之间,一般滤器均可通过,不能被截留去除,但活性炭可吸附热原,纸浆滤饼对热原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5)其他性质:热原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以及超声波破坏。热原在水溶液中带有电荷,也可被某些离子交换树脂所吸附。
例:关于热原的错误表述是( )
A.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B.致热能力较强的是革兰阳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C.真菌也能产生热原
D.活性炭对热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E.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
『正确答案』B
2.热原的污染途径
(1)溶剂带入:这是注射剂被热原污染的主要途径。
(2)原辅料带入
(3)容器或用具带入
(4)制备过程带入
(5)使用过程带入
3.热原的除去方法
(1)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的方法:①吸附法:活性炭是常用的吸附剂,用量一般为溶液体积的0.1%~0.5%。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强,除了吸附热原外,还有脱色、助滤作用。②离子交换法:热原分子上含有磷酸根与羧酸根,带有负电荷,因而可以被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③凝胶滤过法④超滤法⑤反渗透法:本法通过三醋酸纤维素膜或聚酰胺膜除去热原。⑥其他方法:采用两次以上湿热灭菌法,或适当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处理含有热原的葡萄糖或甘露醇注射液亦能得到热原合格的产品。微波也可破坏热原。
(2)除去容器或用具上热原的方法:①高温法:对于耐高温的容器或用具,如注射用针筒及其他玻璃器皿,在洗涤干燥后,经180℃加热2小时或250℃加热30分钟,可以破坏热原。②酸碱法:对于耐酸碱的玻璃容器、瓷器或塑料制品,用强酸强碱溶液处理,可有效地破坏热原,常用的酸碱液为重铬酸钾硫酸洗液、硝酸硫酸洗液或稀氢氧化钠溶液。
例:能用于玻璃器皿除去热原的方法有( )
A.高温法
B.酸碱法
C.吸附法
D.超滤法
E.反渗透法
『正确答案』AB
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除热原是利用了热原的( )
A.水溶性
B.滤过性
C.可被氧化
D.耐热性
E.不挥发性
『正确答案』E
生产注射剂时常加入适量活性炭,其作用为( )
A.吸附热原
B.能增加主药稳定性
C.脱色
D.脱盐
E.提高澄明度
『正确答案』ACE
请写出下列除热原方法对应于哪一条性质( )
A.耐热性
B.能溶于水中
C.不具挥发性
D.易被吸附
E.能被强氧化剂破坏
1.蒸馏法制注射用水
2.用活性炭过滤
3.用大量注射用水冲洗容器
4.加入KMnO4
5.玻璃容器180℃,处理3~4小时
『正确答案』C D B E A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