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学霸笔记第二章
3.望舌的注意事项
(1)光线 望舌时需要充足的自然光线,并且可能使光线直射于口内,如晚间望舌不太准,必要时还需白天复检。
(2)伸舌姿势 要求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体,舌尖略向下,舌面向两侧展平,不要卷缩,也不要过分用力外伸,以免影响舌质的颜色。
(3)染苔 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使舌苔染上颜色,称之为
“染苔”。
另外,饮食的摩擦或是刮舌,
可使苔由厚变薄;进热饮食
或刺激性食物,可使舌质变
红;鼻塞或张口呼吸的病人,
舌面多干燥等应予鉴别。
4.舌诊的临床意义
(1)判断正气的盛衰
(2)分辨病位的深浅
(3)区别病邪的性质
(4)推断病势的进退
(五)望排出物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排出物包括痰涎、呕吐物、二便、涕、泪、带下等。了解排出物的色、质、量及其有关变化情况,是进行辨证分析的必要参考资料。
一般来说,排出物清稀者,多为寒证;黄浊稠黏者,多属热证。
1.痰涎
痰色白而清稀---寒证
痰色黄或白而黏稠者---热证
痰少极黏,难以排出者---燥痰
痰白易咯而量多者---湿痰
咳吐脓血如米粥状---热毒蕴肺,多是肺痈证;
痰中带血,或咳吐鲜血---热伤肺络。
2.呕吐物
呕吐痰涎,其质清稀者---寒饮
呕吐物清稀而挟有食物、无酸臭味者--胃气虚寒
呕吐物色黄味苦---肝胆有热,胃失和降;
呕吐物秽浊酸臭---胃热或食积所致
吐血鲜红或暗红,夹有食物残渣---肝火犯胃或瘀血内停
呕吐脓血,味腥臭者---内痈
3.大便
大便稀溏如糜,色深黄而黏---肠中有湿热
便稀薄如水样,夹有不消化食物---寒湿
便如黏冻,夹有脓血---痢疾
色白者为病在气分;色赤者为病在血分;赤白相杂者多属气血俱病。
先便后血,其色黑褐的是远血;先血后便,其色鲜红的是近血。
4.小便
小便清澈而量多者---虚寒
量少而黄赤者---热证
小便混浊不清---湿浊下注,或脾肾气虚
尿血者---热伤血络
尿有砂石者---石淋
尿如膏脂者---膏淋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及呃逆、嗳气、喘哮、太息等音响的特点,以分辨病情的寒热虚实。嗅气味,主要是嗅病人的口气、分泌物与排泄物的异常气味,以鉴别疾病。
(一)语声、呼吸异常及咳嗽、呃逆、嗳气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
1.语声变化的临床意义
(1)语声强弱
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的,属实证、热证;
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的,属虚证、寒证。
若发不出音,称为“失音”,亦有虚实之分。
实证:见于外感风寒、风热,或感邪后又伤于饮食,或妊娠末期气道受阻者
虚证:见于内伤,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
语声重浊:常见于外感,亦见于湿浊阻滞,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所致。如呻吟、惊呼等,常与痛、胀有关。
(2)语言错乱
谵语:若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的,常见于热扰心神的实证;
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的,属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证。
狂言:言语粗鲁,狂妄叫骂,失去理智控制的,是痰火扰心所致。
独语:喃喃自语,讲话无对象,见人便停止的是,常见于癫证,多是心气虚,精不养神的表现。
语言謇涩:多属于风痰上扰的病变。
点击查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学霸笔记第二章
更多执业药师相关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gyaoshi
2017年执业药师复习备考正在进行中,更多考试信息请点击执业药师考试全攻略了解,更多备考资讯请登录国家了解!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