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腔检查的目的是检查:
A.牙体组织的患病情况B.牙周组织的患病情况
C.口腔黏膜的患病情况D.颌面部分的患病情况
E.口腔和颌面部患病情况
2.急性牙髓炎应和下列哪种疾病相鉴别:
A.龋病B.可复性牙髓炎
C.慢性牙髓炎D.三叉神经痛
E.干槽症
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又称为:
A.牙髓坏死B.牙髓变性
C.牙髓脓肿D.牙髓息肉
E.牙髓钙化
4.患残髓炎的患牙,若使用强温度刺激,则可产生:
A.牙本质敏感B.一过性疼痛
C.迟缓性反应痛D.无反应
E.剧烈疼痛
5.诊断牙髓钙变的主要手段是:
A.视诊B.光纤透照
C.温度测验D.电活力测验
E.X线片检查
6.关于牙内吸收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多无自觉症状
B.内吸收发生在根管内时牙冠颜色无变化
C.牙髓温度测验反应可正常
D.内吸收发生在髓室时,牙冠颜色无变化
E.X线片显示髓腔内有局限性不规则的膨大透影区域
7.导致根尖周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是:
A.牙髓感染B.牙周感染
C.血源感染D.邻牙疾病波及
E.颌骨疾病波及
18.不能引起急性根尖周炎的是:
A.牙髓病变B.创伤
C.根管器械超出根尖孔D.牙髓温度测验
E.化学性刺激
9.急性牙槽脓肿发展过程经历的三个临床阶段为:
A.浆液期、化脓期、引流期
B.根尖周脓肿、骨膜下脓肿、黏膜下脓肿
C.根尖周脓肿、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囊肿
D.急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慢性牙槽脓肿
E.根尖周脓肿、骨膜下脓肿、面部间隙感染
10.急性骨膜下脓肿患者典型的症状是:
A.患牙Ⅲ度松动、叩诊(+++)B.根尖部牙龈红肿、扪痛
C.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D.移行沟变平,深部波动感
E.相应面部软组织反应性水肿
答案与解析:
1.【答案】E。解析:口腔检查是口腔与颌面部的检查,不能单独检查牙体、牙周或是黏膜。故A、B、C、D说法不全面。口腔科的检查包括颌面部和口腔两部分,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视、触、叩、探等方法;要按一定顺序全面检查,要求动作轻巧,避免增加患者痛苦。口腔检查的目的是检查口腔和颌面部患病情况,故选E。
2.【答案】D。解析:急性牙髓炎的鉴别诊断:三叉神经痛(D对)、急性上颌窦炎以及急性龈乳头炎。三叉神经痛表现为突发的电击样或针刺样疼痛,与急性牙髓炎类似。三叉神经痛有以下特点:①有疼痛扳机点。②每次发作时间短,数秒至数分钟。③较少在夜间发作。④冷热刺激不引发疼痛。
3.【答案】D。解析:基本概念题。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见于青少年,因其根尖孔粗大、血运丰富,有较大的穿髓孔,使炎性牙髓组织增生呈息肉状,经穿髓孔突出,又称为牙髓息肉(D对)。
4.【答案】C。解析:残髓炎也属于慢性牙髓炎,发生在经牙髓治疗后的患牙,由于在牙髓治疗中残留了少量炎症根髓或多根牙遗漏未做处理的根管,在治疗后又出现慢性牙髓炎的症状,慢性牙髓炎温度测试结果为迟钝(C对)。
5.【答案】E。解析:牙髓钙变病理表现为牙髓内的钙盐沉积,X线片表现为髓腔内有阻射的钙化物(髓石)或呈弥散性阻射影像而致使原髓腔处的透射区消失,故E对。患牙对牙髓温测验的反应可异常,表现为迟钝或敏感。光纤透照对检查前牙邻面龋洞甚为有效,可直接看出龋损部位和病变深度及范围。
6.【答案】D。解析:内吸收发生在髓室时,牙冠见有透粉红色区域或暗黑色区(D错)。发生在根管内时牙冠颜色无变化(B对)。多无自觉症状,也可出现自发性、阵发性痛,放散痛和温度刺激痛等牙髓炎症状(A对)。牙髓温度测验反应可正常,也可表现为敏感或迟钝(C对)。X线片显示髓腔内有局限性不规则的膨大透影区域,严重者可见吸收区穿通髓腔壁,甚至出现牙根折断线(E对)。
17.【答案】A。解析:根尖周病的感染途径有3条,牙髓感染;通过牙周组织或邻牙根尖周感染直接扩展;血源性感染。其中牙髓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发生率最高,所以A正确。牙周感染、邻牙疾病波及、颌骨疾病波及是通过牙周组织或邻牙根尖周感染直接扩展,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所以B、D、E错误。血源感染也不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所以C错误。故此题选A。
8.【答案】D。解析:急性根尖周炎的病因主要是感染因素(A对),其次是创伤(B对)和化学因素(E对),其中化学因素包括不恰当的根管内封药;失活剂封药不当或过多(砷剂);根管充填材料超填、塑化治疗时塑化液被压出或导出根尖孔(C对)。牙髓温度测验不能引起急性根尖周炎(D错)。
9.【答案】B。解析: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变化过程中,依脓液相对集聚区域的不同,临床上亦可分为各具特征性表现的3个阶段:根尖周脓肿、骨膜下脓肿以及黏膜下脓肿。
10.【答案】D。解析:急性骨膜下脓肿患者典型的症状是牙龈红肿移行沟变平,有明显压痛,扪诊深部波动感,患牙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可出现肿大和扪痛,故选D。对于急性骨膜下脓肿阶段患牙会有Ⅲ度松动、叩诊(+++),但是这不属于其典型症状,根据患者的情况,症状也会有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