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中,慢性牙髓炎的病理变化是口腔组织病理学中重点考查内容之一,主要以A1、A2、A3/A4型题目出现。
慢性牙髓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型牙髓炎,多由龋病发展而来,部分慢性牙髓炎可由急性牙髓炎穿髓或开髓后未彻底治疗迁延而来。根据牙髓腔是否穿通将慢性牙髓炎分为慢性闭锁性牙髓炎和慢性开放性牙髓炎。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患牙髓腔未暴露,而慢性开放性牙髓炎髓腔暴露于口腔。慢性开放性牙髓炎由于血供条件不同,暴露的髓腔所表现出的组织反应不同,因而又将其分为慢性溃疡性牙髓炎和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一、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镜下可见牙髓血管扩张充血,组织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可伴有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肉芽组织形成。随病程迁延,可见增生的胶原纤维将炎症区与正常的牙髓组织隔开。若机体抵抗力弱而刺激较强时,可形成脓肿甚至牙髓坏死。牙髓充血,髓角脓肿形成,脓肿周围常有肉芽组织包绕,而其余牙髓组织正常。
二、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患牙牙髓组织暴露于口腔。通常发生在穿髓孔较大、髓腔开放或急性牙髓炎应急处理后未继续进一步治疗的病例。
镜下可见患牙有较大的穿髓孔,穿髓孔表面为炎性渗出物、食物残渣及坏死物质覆盖,其下方为炎性肉芽组织和新生的胶原纤维,深部有活力牙髓组织表现为血管充血扩张,其中散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
三、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发生在乳磨牙或第一恒磨牙。患牙有较大的穿髓孔,根尖孔粗大,牙髓血运丰富,使炎性牙髓组织增生成息肉状经穿髓孔突出,又称为牙髓息肉。
患者多无明显疼痛症状。增生的牙髓呈暗红色或粉红色,自龋洞突向口腔,牙髓息肉米粒大小或充满整个龋洞。进食时易出血或有轻微疼痛,对温度刺激表现为钝痛。由于增生的牙髓组织中神经纤维少,对刺激不敏感,探痛不明显。
根据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构成成分不同,可将其分为溃疡型和上皮型。溃疡型的外观常呈红色或暗红色,探之易出血。镜下观察主要为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充填于龋洞中或突出于龋洞外,表面为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覆,深层为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散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上皮型的肉眼观察呈粉红色较坚实,探之不易出血。显微镜下见息肉由大量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其中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
【模拟题】
1. 镜下可见患牙有较大的穿髓孔,穿髓孔表面为炎性渗出物、食物残渣及坏死物质覆盖,其下方为炎性肉芽组织和新生的胶原纤维,这是什么疾病:
A.急性化脓性牙髓炎 B.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C.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D.急性浆液性牙髓炎
E.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1.【答案】B。解析:慢性溃疡性牙髓炎:镜下可见患牙有较大的穿髓孔,穿髓孔表面为炎性渗出物、食物残渣及坏死物质覆盖,其下方为炎性肉芽组织和新生的胶原纤维,深部有活力牙髓组织表现为血管充血扩张,其中散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故选B。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