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医师考试中,中医内科学占比相对较大,约80-90分,所以这部分内容大家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复习准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科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1、概念:厥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气血阴阳不相续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
2、鉴别:中风:①昏仆时间或长或短;②醒后可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斜、言语不利。
3、鉴别:痫证①神昏多为时短暂;②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但可再发;③口中怪叫,如猪羊啼叫,四肢频抽而口吐白沫。
4、历史沿革:《诸病源候论》对厥的表现进行描述,并探讨其病机是“阴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乱,客邪乘之”。
5、历史沿革:《景岳全书》总结明代以前对厥证的认识,提出以虚实论治厥证,切中临床。
6、病因:体质因素、情志因素、暴感外邪(主要是暑邪,其性炎热属阳,内侵人体,传变迅速,传入心包,扰乱心神,以致昏不知人而成暑厥)亡血失津、饮食不节。
7、基本病机: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8、病机转变:气厥由情志异常、精神刺激、素体虚弱等致气机上冲逆乱,清窍壅塞,神明失养而发。
9、病机转变:血厥因素有肝阳偏亢,遇暴怒伤而肝气血逆乱于上,或大量失血后血不荣窍而致。
10、病机转变:体虚湿盛,饮食不节以致气机升降失调,或痰随气升,阻滞神明为痰厥
11、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脑(清窍),与肝、脾、肾、肺密切相关。厥之实证与肝的关系最密切。厥之虚证,与肺脾关系最密切。
12、辨证要点:辨病因、辨虚实、分气血。
13、治疗总则:醒神回厥。
14、实证治疗原则: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
15、虚证治疗原则: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
16、气厥实证症状特点:由情志异常、精神刺激而发作,呼吸气粗,口噤拳握,舌苔薄白,脉伏或沉弦。
17、气厥虚证症状特点:发病前有明显的情绪紧张、恐惧、疼痛或站立过久等诱发因素,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微。
18、血厥实证症状特点:多因急躁恼怒而发,牙关紧闭,头晕头痛,面赤唇紫,舌黯红,脉弦有力。
19、血厥虚证症状特点:因失血过多而发,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
20、痰厥症状特点:素有咳喘宿痰,多湿多痰,恼怒或剧烈咳嗽后发病,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沉滑
刷题推荐:中公医师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