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助理

 
首页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 备考知识 中医临床医学

中医内科学备考指导之黄疸

2018-12-12 16:48:26
533
A+

医师课程双十二特惠,超低价格,超值课程

现在已经进入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助理医师考试的备考阶段,可能有的考生还不清楚如何备考,那么就不要错过中公医考网推出的30天中医医师备考免费直播课,为了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地备考,中公医考网为大家搜集整理中医内科学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次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内科学之肋痛的相关知识,现在中公医考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内科学之黄疸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如下:

黄疸

(一)阳黄

1.热重于湿证

代表方:茵陈蒿汤加减。本方有清热通腑、利湿退黄的作用,是治疗湿热黄疸的主方。

常用药:茵陈蒿为清热利湿退黄之要药;栀子苦寒以清利三焦之热,大黄通导阳明之积,使湿热从大小便而去。

2.湿重于热证

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二方比较,前者作用在于利湿退黄,使湿从小便中去;后者作用在于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是湿热并治的方剂。

常用药:藿香、白蔻仁、陈皮芳香化浊,行气悦脾;茵陈蒿、车前子、茯苓、薏苡仁、黄芩、连翘利湿清热退黄。

3.胆腑郁热证

代表方:大柴胡汤加减。本方有疏肝利胆、通腑泄热的作用,适用于肝胆失和,胃腑结热之证。

常用药:柴胡、黄芩、半夏和解少阳,和胃降逆;大黄、枳实通腑泄热;郁金、佛手、茵陈、山栀疏肝利胆退黄;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4.疫毒炽盛证(急黄)

代表方:《千金》犀角散加味。本方功能清热退黄,凉营解毒,适用于湿热疫毒所致的急黄。

常用药:犀角(用水牛角代)、黄连、栀子、板蓝根、生地、玄参、丹皮清热凉血解毒;茵陈、土茯苓利湿清热退黄。

(二)阴黄

1.寒湿阻遏证

代表方:茵陈术附汤加减。本方温化寒湿,用于寒湿阻滞之阴黄。

常用药:茵陈利湿退黄;制附子、干姜温中散寒以化水湿,且可制茵陈寒凉之性;白术、甘草健脾胃以利湿浊。

2.脾虚湿滞证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本方可温中补虚,调养气血,适用于气血亏虚,脾胃虚寒之证。

常用药:黄芪、桂枝、生姜、白术益气温中;当归、白芍、甘草、大枣补养气血;茵陈、茯苓利湿退黄。

(三)黄疸后期

1.湿热留恋证

代表方:茵陈四苓散加减。

常用药:茵陈、黄芩、黄柏清热化湿;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分利;白术、苏梗、陈皮化湿行气宽中。

2.肝脾不调证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加减。前方偏重于疏肝理气,用于肝脾气滞者;后方偏重于调养肝脾,用于肝血不足,脾气亏虚者。

常用药:当归、白芍、柴胡、枳壳、香附、郁金养血疏肝;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益气健脾;陈皮、山楂、麦芽理气助运。

3.气滞血瘀证

代表方: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常用药:柴胡、枳壳、香附疏肝理气;当归、赤芍、丹参、桃仁、莪术活血化瘀。并服鳖甲煎丸,以软坚消积。

微信微信
朋友圈朋友圈
微博微博
上一篇:中医外科学:外科内治法三大总则
下一篇:【中医二试】针灸学知识点总结(4)

猜你喜欢

热门课程

2021中医医师辅导课程 院长督查班
直播+面授
院长督查班
 
2021中医医师辅导课程-鸣医计划
直播+面授
鸣医计划系列
 
2021中医医师网络课程-技能冲锋班
预售网课
技能冲锋班
 
2021年中医医师网络课程-基础夯实班
预售网课
基础夯实班
 

精品试听课预约

姓名
手机
验证码
获取
立即试听课程试听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医考题APP

APP

医考小程序

小程序

备考交流群

备考交流

机考系统

机考系统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