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助理

 
首页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 备考知识 中医基础

2022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梳理20条-第五章 问诊

2022-02-17 17:54:14
397
A+

1.主诉的概念:主诉是患者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2.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3.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

(1)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

(2)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

(3)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

4.新病恶寒的临床表现:病人突然感觉怕冷,且体温不高的症状,主要见于里实寒证。

5.久病畏寒的临床表现:病人经常怕冷,四肢凉,得温可缓解的症状,见于里虚寒证。

6.壮热的临床表现:高热(体温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属里实热证。

7.潮热的临床表现: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

8.微热的临床表现:发热不高(体温不超过38℃),或仅自觉发热。常见于某些内伤病和温热病的后期。

9.潮热的分类:日晡潮热、骨蒸潮热、湿温潮热、瘀血潮热。

10.日晡潮热的临床表现:下午3~5时热甚,热势较高,兼见腹胀便秘等。见于阳明腑实证。

11.骨蒸潮热的临床表现:午后及夜间低热,有热自骨缝向外透发的感觉。多属于阴虚火旺所致。

12.湿温潮热的临床表现:午后发热明显,其特点是身热不扬,此属湿温,为湿郁热蒸之象。

13.瘀血潮热的临床表现:午后和夜间有低热,可兼见肌肤甲错,舌有瘀点瘀斑者,属瘀血积久,郁而化热。

14.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半表半里证的主要特征。

15.寒热往来的分类:

(1)寒热往来,发无定时:见于少阳病。

(2)寒热往来,发有定时:见于疟疾。

16.自汗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日间汗出过多,活动后尤甚。主气虚或阳虚证

17.盗汗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入睡之后汗出,醒后则汗止。主阴虚证。

18.绝汗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 (1)亡阳之汗:冷汗淋漓,兼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亡阳证。

(2)亡阴之汗:汗热而黏腻如油,兼见躁扰烦渴、脉细数疾者——亡阴证。

19.战汗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先全身恶寒、战栗,接着大汗出。

提示邪正斗争激烈,为病情变化的转折点。

(1)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邪去正复;

(2)若汗出而身热不减,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邪胜正衰。

20.(1)头汗:仅头部或头颈部汗出较多,又称为“但头汗出”。

上焦热盛,中焦湿热或病危虚阳外越,或进食辛辣、热汤等。

(2)半身汗:身体的一半出汗,另一半无汗。

中风病、痿病及截瘫等。

(3)手足心汗:手足心出汗过多,其他部位无汗或少汗。

阴经郁热熏蒸,或阳明燥热内结,或脾虚运化失常。

(4)阴汗:男女外阴部及其周围汗出过多。

下焦湿热郁蒸。

编辑推荐:

2022年中医教材变动内容有哪些?

有中医医师资格证可以开中医诊所吗?

全国助理医师申报需要哪些材料呢?

如果大家还有问题的可以继续在留言区留言哦!

留言区
联系方式:  *
您的疑问:  *
 
温馨提示:请正确填写联系方式,方便我们后期联系您!

微信微信
朋友圈朋友圈
微博微博
上一篇:2022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梳理20条-第四章-闻诊
下一篇:【中医二试】中医诊断学知识点总结30条

猜你喜欢

热门课程

2021中医医师辅导课程 院长督查班
直播+面授
院长督查班
 
2021中医医师辅导课程-鸣医计划
直播+面授
鸣医计划系列
 
2021中医医师网络课程-技能冲锋班
预售网课
技能冲锋班
 
2021年中医医师网络课程-基础夯实班
预售网课
基础夯实班
 

精品试听课预约

姓名
手机
验证码
获取
立即试听课程试听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医考题APP

APP

医考小程序

小程序

备考交流群

备考交流

机考系统

机考系统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