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招聘

 
首页 医疗招聘 备考指导

儿科护理学重点:烧伤与小儿腹泻静脉补液的区别

来源:
2015-11-18 14:56:50
0
A+
 全国卫生人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医学专业知识每日一练

儿科护理学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重要考察科目,中公卫生梳理儿科护理学重点,讲解烧伤与小儿腹泻静脉补液的区别,帮助考生快速掌握儿科护理学重点,更好地卫生系统考试。

一、烧伤

(1)补液量

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小儿1.8ml,婴儿2ml)+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

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第一个24小时计算量的一半+日需量不变。

(2)补液种类

晶体液更好的选择平衡盐液,其次选用等渗盐水等。

胶体液更好的选择血浆,也可用全血,Ⅲ度烧伤应多输新鲜血。

生理日需量常用5%~10%葡萄糖液补充。

电解质液和胶体溶液的比例一般为2∶1,特重度烧伤为1∶1。

(3)补液原则

补液原则一般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胶、晶液体交替输入,尤其注意不能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输入大量不含电解质的液体,以免加重低钠血症。

(4)补液速度

总量的一半,应在伤后8小时内输完,另一半在其后的16小时输完。

(5)补液效果

尿量是判断休克是否纠正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调整输液速度较有效的观察指标。一般婴儿应维持在l0m1,小儿20ml,成年人30m1以上;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吸入性烧伤或合并颅脑伤的伤员,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30m1左右;有血红蛋白尿时要维持在50m1以上。

二、小儿腹泻

第一天的补液=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1)补充累计损失量:

a.补液量----根据脱水的程度。

b.补液种类----根据脱水的性质。

低渗脱水----补2/3张等张含钠液;

等渗脱水-----1/2~2/3张含钠液;

高渗脱水-----1/3~1/4张含钠液;

如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脱水处理。

c.补液速度----根据脱水的程度。

原则上先快后慢。累计损失量应在8~12小时内补足。滴速约为每小时8~10ml/kg。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以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和肾功能。

上一页1/2 下一页
微信微信
朋友圈朋友圈
微博微博
上一篇: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药理学(阿托品)考点汇总
下一篇:2024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合同制护士考核事宜通知(三)

猜你喜欢

热门课程

精品试听课预约

姓名
手机
验证码
获取
立即试听课程试听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医考题APP

APP

医考小程序

小程序

备考交流群

备考交流

机考系统

机考系统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