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一》考点:非甾体抗炎药12-15
【来源】 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 辛,温。
[性能特点] 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化湿和中而解暑,还能开宣肺气而利水消肿,功似麻黄,药力亦强,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较宜,素有“夏月麻黄”之称。
【功效】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①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②水肿,小便不利。
【用量用法】 3~10g。利水退肿须浓煎。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有汗者忌用。
【来源】 伞形科植物藁本、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
【性味】 辛,温。
[性能特点]既能发表散寒,治风寒表证与表证夹湿;又能祛风胜湿、通痹止痛,治风寒湿痹与头风头痛。功似羌活,尤宜颠顶头痛。
【功效】 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①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②风寒湿痹。
【用量】 3~10。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发散,故血虚头痛及热证忌用。
【来源】 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果实。
【性味】 辛、苦,温。有小毒。
【功效】 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主治病证】
①鼻渊头痛,风寒头痛,表证夹湿。
②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
【用量用法】 3~10g。煎服,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有毒,过量服用易致中毒,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血虚头痛者不宜服。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