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伞形科植物羌活等的干燥根茎及根。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苦燥,升浮发散,主归膀胱,兼归肾,药力较强。作用偏上偏表,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尤善治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①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 ②风寒湿痹。
【用量】 3~10g。
【使用注意】 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脾胃虚弱者不宜服;又辛温燥烈,伤阴耗血,故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来源】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或华细辛等的地下部分。
【性味归经】 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走窜,芳香气浓,入心、肺、肾经。既善祛风散寒、通窍止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又能温散肺寒、化痰饮,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功效】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①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虚外感。
②鼻渊头痛。 ③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 ④寒饮咳喘。
【配伍】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细辛辛温,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肺化饮;五味子酸温,敛肺气,滋肾阴。三药相合,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治寒饮喘咳日久者效佳。
【用量用法】 1-3g,粉末0.5~1g。外用适量,可研末吹鼻或外敷。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或肺热咳嗽者忌用。又有小毒,故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研末服更须谨慎。反藜芦。
【药理】 本品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抑菌、抗组织胺、抗变态反应、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来源】 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燥散,芳香走窜,善除肺胃经之邪。外散风寒而解表,上通鼻窍而止痛。入阳明能燥湿散寒而止带,走肌肤能消肿排脓止痒而疗疮疹。较善治阳明头痛。
【功效】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
①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
②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
③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④疮疡肿毒。 ⑤风湿疹痒。
【用量】 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