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首页 执业药师 备考知识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复习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来源:中公医考网整理
2017-07-13 15:29:11
252
A+

勾搭小编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gyaoshi

执业药师考试交流QQ群 549313697

2017年执业药师网校协议系列班次招生中

随着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报名的陆续开始,相信大家已经开始准备执业药师考试的复习工作了。

点击了解: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报名公告汇总

中公医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一批执业药师考试复习资料的内容汇总,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点击返回: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课件(汇总)

第四节 煎服法

一、煎药时特殊处理法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由于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所需煎煮时间不同,入药方法也不同。

1、先煎 矿物、贝壳类药物如石膏、磁石、牡蛎等,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煎10-15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毒性大的药物如川乌、草乌、附子、天南星等,久煎可降低毒性,也宜先煎后再入它药同煎,以确保用药安全;治疗特殊需要,大黄久煎泻下力缓,欲减其泻下力则应先下。

2、后下 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久煎的药物,如薄荷、大黄、番泻叶等,入药宜后下,待它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物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3、包煎 蒲黄、海金沙等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4、另煎 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等贵重药物宜另煎频频灌服或再与其它药同服,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它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5、烊化 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6、冲服 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材以及饴糖、蜂蜜,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有些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成分难溶于水或易被破坏的药物,以研粉冲服,如:牛黄、羚羊角、琥珀。

7、煎汤代水:灶心土

二、服药方法

口服给药的治疗效果,除受到剂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时间、服药的多少、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

(一)服药时间

适时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故驱虫药、攻峻逐水药、攻积导滞药宜空腹服。

饭前服:饭前胃中空虚,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滋补药宜饭前服。

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对胃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抗风湿药宜饭后服;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利充分发挥药效。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睡前服:如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缓下药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一次药。

定时服: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

不拘时服:急性病则不拘时服。

(二)服药多少及次数

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1剂,每剂分早晚2服或早中晚3服,每服药液量大约为200~250毫升,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有利于顿挫病势。

应用药力较强的如发汗药、泻下药时,服药应适可而止,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

(三)服药冷热 汤药多宜温服。如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辛温发汗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还需温覆取汗。治热病所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如热在其它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另外,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

点击返回: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课件(汇总)

点击加入执业药师福利群:556265699

更多执业药师相关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gyaoshi

2017年执业药师复习备考正在进行中,更多考试信息请点击执业药师考试全攻略了解,更多备考资讯请登录国家了解!

微信微信
朋友圈朋友圈
微博微博
上一篇: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复习课件第四章
下一篇:《西药一》考点:生物利用度

猜你喜欢

热门课程

网课
百炼药师高端课程
 
网课
“药”神尊享班
 
网课
冲刺点睛班
 
网课
OAO旗舰组合A班
 

精品试听课预约

姓名
手机
验证码
获取
立即试听课程试听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医考题APP

APP

医考小程序

小程序

备考交流群

备考交流

机考系统

机考系统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