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公医考网为广大考生们总结的关于“常用中药鉴别”的浓缩考前攻略精华,年年有考点,建议收藏。
1.何首乌为纺锤形,皮部有 4~11 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花纹”。
2.大黄为黄棕色,根茎有“星点”(异型维管束),根无“星点”;气清香,味苦,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3.牛膝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外周散有黄白色点状维管束,习称“筋脉点”,断续 排列成 2~4 轮同心环。
4.商陆具有“罗盘纹”(木部隆起,形成多个凸起的同心性环纹),久嚼麻舌。
5.防己断面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
6.葛根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质韧,纤维性强。
7.三七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味苦回甜。主根习称“三 七”,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须根习称“绒根”。
8.白芷药材为长圆锥形,有“疙瘩丁”(皮孔样横向突起),切面灰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气芳香,味辛。
9.川芎药材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断面可见波状环纹;纵切片习称“蝴蝶片”。
10.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
11.北柴胡断面呈片状纤维性。南柴胡具有败油气。
12.巴戟天药材为扁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形似连珠。
13.天花粉横切面可见黄色的木质部小孔,略呈放射状排列;富粉性。
14.苍术切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棕红色或橙黄色油点(油室),习称“朱砂点”,有的可析出白 色细针状结晶。
15.天麻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 鹦嘴状的芽苞或残留茎基。质坚硬,断面角质样,半透明
16.川贝母分为松贝、青贝和炉贝。松贝外层鳞叶 2 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习称“怀中抱月”;青贝外层鳞叶 2 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炉贝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 2 瓣,大小 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而略尖。
17.白及药材为不规则扁球形,多有 2~3 个爪状分枝;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 点状须根痕。
18.鸡血藤韧皮部有红褐色或黑棕色树脂状分泌物,与木部相间排列呈偏心性半圆形的环,髓部常偏向 一侧。
19.苏木表面红黄色或黄棕色,具刀削痕,常见纵向裂缝;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
20.降香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有致密的纹理,质硬,有油性。
21.沉香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有刀削痕,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空洞及 凹窝。
22.桑白皮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
23.牡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内表面常见发亮结晶,断面平坦、淡粉红色,粉性。
24.厚朴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断面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25.肉桂外表面灰棕色,内表面红棕色,划之显油痕,两层中间有 1 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 辣。
26.杜仲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27.西红花呈线型,三分枝;暗红色;取本品浸水可见橙黄色直线下降,水被染成黄色。
28.金银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
29.款冬花常单生或 2~3 个基部连生(“连三朵”),撕开后可见白色茸毛。
30.红花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表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 5 裂。
31.五味子表面红色;有的表面出现“白霜”;种子 1~2 粒,肾形,果肉柔软,味酸。
32.巴豆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破开果壳,可见 3 室,每室含种子 1 粒。
33.马钱子呈纽扣状圆板形,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有丝样光 泽;味极苦。
34.菟丝子水煮会产生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
35.砂仁表面密生刺状突起;种子集结成团,具三钝棱;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
36.槟榔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37.金钱草常缠结成团。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
38.荆芥茎方柱形,呈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断面类白色;穗状轮伞花序。
39.薄荷茎呈方柱形,轮伞花序腋生,叶片揉搓后有特殊清凉的香气,味辛凉。
40.白花蛇舌草扭缠成团状。茎细而卷曲,具纵棱。蒴果顶端具 4 枚宿存的萼齿。
41.茯苓呈不规则团块,体重,质坚实;味淡,嚼之粘牙。
42.猪苓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 粒状。
43.雷丸表面有略隆起的不规则网状细纹,断面常有黄白色大理石样纹理。嚼之有颗粒感。
44.乳香呈长卵形滴乳状;黄白色,半透明,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具特异香气;燃烧时显油性, 冒黑烟,有香气;加水研磨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
45.没药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被有黄色粉尘;无光泽;有特异香气。
46.阿魏呈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具强烈而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嚼之有灼烧感。
47.血竭呈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暗红色,有光泽;用火隔纸烘烤即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 呈鲜艳的红色。
48.海金沙体轻,捻之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缝滑落;将海金沙粉末撒在水中则浮于水面,加热时逐 渐下沉;少量撒于火上,即发出轻微爆鸣及明亮的火焰。
49.青黛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烟雾发生。
50.儿茶断面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
51.冰片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气清香,具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 焰。
52.蕲蛇习称“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
53.鹿茸分为花鹿茸和马鹿茸。花鹿茸中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侧枝习称“门庄”; 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马鹿茸中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 个者习称“四岔”。
54.羚羊角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除顶端部分外,有 10~16 个隆起环脊;具有“骨塞” 和“通天眼”。
55.麝香剖开后可见内层皮膜内含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麝香仁野生品中 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56.牛黄药材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牛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
57.朱砂主要含有硫化汞(HgS)。条痕红色至褐红色。
58.雄黄主要含有二硫化二砷(As2S2)。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
59.自然铜主要含有二硫化铁(FeS2)。有金属光泽,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
60.赭石主要含有三氧化二铁(Fe2O3)。条痕樱红色或红棕色,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 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
61.炉甘石主要含有碳酸锌(ZnCO3)。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
62.石膏为纤维状的集合体,主要含有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
63.芒硝主要含有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条痕白色,呈玻璃样光泽。
64.硫黄主要含有硫(S)。条痕淡黄色。有特异的臭气。用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
以上是中公医考网为广大考生们总结的关于“常用中药鉴别”的浓缩考前攻略精华,建议收藏并且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有助于考试。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