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公医考网为广大考生们总结的关于“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浓缩考前攻略精华,年年有考点,建议收藏。
1.属于有机胺类生物碱的是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
2.碱性强弱(pKa)顺序:①强碱(pKa>11),如季铵碱、胍类生物碱;②中强碱(pKa7~11),如脂胺、脂杂环类生物碱;③弱碱(pKa2~7),如芳香胺、N-六元芳杂环类生物碱;④极弱碱(pKa<2),如酰胺、N-五元芳杂环类生物碱。
3.苦参、山豆根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双稠哌啶类,具喹诺里西啶基本结构,其质控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4.麻黄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有机胺类,其质控成分为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
5.延胡索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异喹啉类,其质控成分为延胡索乙素(四氢巴马汀)。
6.防己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苄基异喹啉类,其质控成分为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防己诺林碱(汉防己乙素)。
7.常见的单糖有五碳醛糖、六碳醛糖、甲基五碳醛糖、六碳酮糖、糖醛酸。
8.苷类可分为氧苷(醇苷、酚苷、氰苷、酯苷、吲哚苷)、硫苷、氮苷、碳苷。
9.苷类的水解可分为①酸催化水解,其顺序为 N 苷(氮苷)>O 苷(氧苷)>S 苷(硫苷)>C 苷(碳苷);②碱催化水解;③酶催化水解。
10.氨基糖比羟基糖难水解,羟基糖又比去氧糖难水解:2.6-二去氧糖苷>2-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
11.用来检识糖和苷类化合物,试剂由浓硫酸和α-萘酚组成的是 Molish 反应。
12.含氰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包括苦杏仁、桃仁、郁李仁。
13.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包括苯醌、萘醌、菲醌、蒽醌(大黄素型、茜草素型)。
14.游离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弱为含-COOH>含两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两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
15.所有醌类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显紫色的是 Feigl 反应。羟基蒽醌专属鉴别反应为 Bornträger’s反应。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可区分苯、萘与蒽醌。
16.大黄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蒽醌类,其质控成分为总蒽醌(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
17.何首乌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蒽醌类,其质控成分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18.虎杖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蒽醌类,其质控成分为大黄素、虎杖苷。
19.芦荟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蒽醌类,其质控成分为芦荟苷。
20.决明子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蒽醌类,其质控成分为大黄酚、橙黄决明素。
21.丹参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菲醌类,其质控成分为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酚酸 B。
22.鉴定有无内酯环的反应是异羟肟酸铁反应。鉴定酚羟基的反应是三氯化铁反应。
23.秦皮质控成分是七叶内酯(秦皮乙素)、七叶苷(秦皮甲素);前胡质控成分是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肿节风质控成分是异嗪皮啶、迷迭香酸;补骨脂质控成分是补骨脂内酯(补骨脂素)、异补骨脂内酯(异补骨脂素)。
24.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为 7.4’-二羟基黄酮>7 或 4’-羟基黄酮>一般酚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
25.鉴定黄酮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是盐酸-镁粉反应;二氢黄酮类专属性较高的反应为四氢硼钠/钾反应。
26.黄芩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黄酮类,其质控成分为黄芩苷。
27.银杏叶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黄酮类,其质控成分为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
28.槐花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黄酮类,其质控成分为总黄酮(以芦丁计)。
29.陈皮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二氢黄酮类,其质控成分为橙皮苷。
30.满山红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二氢黄酮类,其质控成分为杜鹃素。
31.葛根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异黄酮,其质控成分为葛根素。
32.萜类化合物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等。
33.属于单萜类化合物的有薄荷醇、龙脑、桉油精。
34.具过氧桥结构,有很好的抗恶性疟疾活性的倍半萜内酯是青蒿素。
35.属于薁类衍生物,具抗肿瘤活性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莪术醇。
36.属于二萜类衍生物的是雷公藤内酯、芫花酯、穿心莲内酯、银杏内酯、紫杉醇。
37.属于环烯醚萜苷类的有栀子中的栀子苷、京尼平苷;地黄中的梓醇、梓苷。
38.三七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四环三萜,其质控成分为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1、三七皂苷 R1.
39.甘草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五环三萜(甘草酸),其质控成分为甘草酸(甘草皂苷)、甘草苷(黄酮苷)。
40.黄芪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四环/五环三萜,其质控成分为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41.多数三萜皂苷呈酸性,多数甾体皂苷呈中性。
42.发泡性是指水溶液经强烈振荡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可判断该中药中是否含有皂苷类化合物。
43.皂苷具有发泡性、溶血性。
44.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和三氯乙酸反应可区分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
45.强心苷苷元部分根据 C-17 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分为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类,五元环)和乙型强心苷元(六元环,如中药蟾蜍中的强心成分蟾毒配基类)。
46.甲型强心苷有而乙型强心苷没有的显色反应包括 Legal 反应(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Raymond 反应(间二硝基苯试剂反应)、Kedde 反应(3.5-二硝基苯甲酸反应)、Baljet 反应(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
47.α-去氧糖的特征反应是 Keller-Kiliani(K-K)反应。
以上是中公医考网为广大考生们总结的关于“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浓缩考前攻略精华,建议收藏并且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有助于考试。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