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公医考网为广大考生们总结的关于“中药材生产和中药饮片炮制”的浓缩考前攻略精华,年年有考点,建议收藏。
1.四大怀药包括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2.川药:黄连、黄柏、附子、金钱草、丹参等。
3.广药:阳春砂、蛤蚧、肉桂、巴戟天、槟榔等。
4.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等。
5.贵药: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6.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温郁金、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其他(山茱萸、杭白芷)。
7.关药:人参、鹿茸、哈蟆油、辽五味子、防风、龙胆、黄芪/甘草(内蒙古)。
8.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红景天。
9.常用炒黄法炮制的药材有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苍耳子、莱菔子、槐花。
10.炒黄宜用中火的药材有王不留行、苍耳子。
11.山楂长于活血化瘀;炒山楂善于消食化积;焦山楂长于消食止泻;山楂炭止血、止泻。
12.荆芥解表散风(多生用);炒荆芥祛风理血,用于妇人产后血晕;荆芥炭产生止血功效。
13.蒲黄炒炭宜用中火。
14.麸炒苍术增强了健脾和胃作用;焦苍术以固肠止泻为主。
15.土炒白术长于补脾止泻而安胎;麸炒白术缓和燥性,增其健脾之功,并兼消胀之能。
16.山药以补肾生精,益肺阴为主;土炒山药长于补脾止泻;麸炒山药长于补脾健胃。
17.斑蝥外用以攻毒蚀疮为主;米炒斑蝥可内服,毒性降低,以通经、破癥散结为主。
18.常用砂炒的药物有马钱子、骨碎补、鸡内金、鳖甲。
19.生马钱子毒性剧烈,仅供外用;制马钱子(文火砂烫、油炸)毒性降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可供内服;士的宁和马钱子碱是其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通过炮制士的宁下降较少,马钱子碱下降明显。
20.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阿胶珠(蛤粉炒)长于益肺润燥,质变酥脆,利于粉碎;蒲黄炒阿胶止血安络力强。
21.中药炮制中常用的液体辅料包括酒(引药上行,活血通络,祛风散寒)、醋(引药入肝,散瘀止痛)、盐水(引药下行)、姜汁(温中止呕)、蜂蜜(补中、调和药性)、麻油(润燥通便)。
22.常用醋炙法炮制的药物有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柴胡、五灵脂、香附、延胡索等。
23.常用盐炙法炮制的药物有杜仲、泽泻、车前子、黄柏、小茴香、益智仁、知母等。
24.常用蜜炙法炮制的药物有甘草、黄芪、马兜铃、枇杷叶、麻黄、百部、款冬花、紫菀等。
25.常用油炙法炮制的药物有三七、蛤蚧、淫羊藿等。
26.常用明煅法炮制的中药有石决明、石膏、白矾、牡蛎。
27.煅牡蛎增强收敛固涩作用。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吐酸。
28.常用煅淬法炮制的中药有自然铜、赭石、炉甘石、磁石。
29.煅炉甘石(煅淬水飞)质地纯洁细腻,适宜于眼科及外敷用,消除刺激性。
30.常用扣锅煅炮制的中药有血余炭、棕榈炭。
31.黄芩蒸或煮能杀酶保苷,清热泻火解毒力强;酒黄芩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黄芩炭以清热止血为主。
32.蒸黄精补脾润肺益肾功能增强,并可去除麻味;酒黄精助其药势,使之滋而不腻,更好地发挥补益作用。
33.制藤黄(豆腐、荷叶、山羊血制)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34.制川乌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炮制后由于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类)的水解破坏而使其毒性降低。
35.常用燀法炮制的中药有苦杏仁(除去非药用部位)、白扁豆(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
36.常用复制法炮制以降低毒性的中药有天南星、半夏。
37.清半夏(白矾)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姜半夏(生姜、白矾)增强降逆止呕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法半夏(甘草、生石灰)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
38.常用发酵法炮制的中药有六神曲,常用发芽法炮制的中药有麦芽。
39.为缓和泻下作用,巴豆常采用制霜法。炮制过程中加热可破坏毒蛋白。
40.常用煨法炮制的中药有肉豆蔻、木香、诃子、葛根。
41.常用水飞法炮制的中药有朱砂、雄黄。
42.常用干馏法炮制的中药有竹沥、蛋黄油。
43.常用拌衣法炮制的中药有灯心草。
以上是中公医考网为广大考生们总结的关于“中药材生产和中药饮片炮制”的浓缩考前攻略精华,建议收藏并且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有助于考试。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