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型选择题(答题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 对诊断龋病无意义的检查方法是:
A.视诊
B.X线检查
C.温度刺激试验
D.叩诊
E.问诊
2. 对疑似甲类传染病患者给予隔离体现的公共卫生伦理原则是:
A.社会公益原则
B.社会公正原则
C.互助协同原则
D.信息公开原则
E.全社会参与原则
3. 牙本质过敏症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
A.体液学说
B.化学细菌学说
C.活体学说
D.液体动力学说
E.蛋白溶解学说
4. 为了解某城市儿童近视眼的流行情况,某机构拟进行普查,要说明调查结果,可用的指标是:
A.患病率
B.病残率
C.累积发病率
D.罹患率
E.发病率
5. 致龋能力最强的糖是:
A.果糖
B.蔗糖
C.乳糖
D.葡萄糖
E.麦芽糖
1.【答案】D。解析:对诊断龋病无意义的检查方法是叩诊。叩诊用于评估根尖周炎症状况,不能用于龋齿的诊断分类。
2.【答案】A。解析:公共卫生致力于保护全社会保护公众的健康,某些公共卫生行动可能无法避免限制个体自由,或者侵犯个体隐私权,所以要在充分尊重个体的情况下,在侵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如对疑似甲类传染病患者予以隔离,肯定对当事人的某些权益受到限制甚至损害,但社会整体却从中受益(A对)。
3.【答案】D。解析:本题考点为牙本质过敏症疼痛发生机制。“液体动力学说”是到目前为止较公认的一种学说。其他的干扰答案均为其他疾病发病机制的有关学说,而与牙本质过敏症疼痛的发生机制无关。
4.【答案】A。解析:为了解某城市儿童近视眼的流行情况,即当时该城市儿童患近视的频率,故可用患病率来描述(A对)。病残率表示某期间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残疾的频率(B错)。累计发病率指已知无某种疾病的人群,经过一段特定的观察期(超过一年)之后,发生某病的频率(C错)。罹患率指短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占同期暴露人数的比例(D错)。发病率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频率(E错)。
5.【答案】B。解析:目前根据各种糖使菌斑产酸多少及pH下降程度确立它们的致龋性,排序如下: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