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参与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的特异免疫反应的是: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
B.补体
C.溶菌酶
D.肿瘤坏死因子-α
E.细胞免疫
1.【答案】E。解析:T细胞介导体内特异性免疫应答,也称细胞免疫(E对),可高效、特异性的杀伤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和肿瘤细胞,而不损害正常组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A错)介导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吞噬进入人体的病原菌,并不是介导特异性免疫反应。补体(B错)是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不仅是固有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参与特异性免疫,但不是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物质。溶菌酶(C错)可直接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使细胞壁的主要组分肽聚糖破坏,损伤细菌和真菌细胞壁,导致细胞溶解,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D错)是一类细胞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NK细胞和T细胞产生,主要功能是杀伤靶细胞和促进细胞凋亡,参与局部炎症和内皮细胞的活化,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不起主要作用。
2. 关于肝素,哪项是错误的:
A.肝素过量能引起骨质疏松
B.肝素不能口服
C.肝素是通过抗凝血酶III起作用
D.肝素用量越大,其抗凝活性t1/2越长
E.肝素只在体外有抗凝血作用
2.【答案】E。解析:肝素长期应用可致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A对)(P264)。肝素口服不吸收,常需静脉给药(B对)。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依赖于抗凝血酶Ⅲ(C对)(P263)。肝素抗凝活性t1/2因给药剂量而异,肝素用量越大,其抗凝活性t1/2越长(D对)。肝素在体内外肝素均有强大抗凝作用(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3. 关于体内酶促反应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高催化效率
B.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没有影响
C.可大幅降低反应活化能
D.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
E.具有可调节性
3.【答案】B。解析: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B错,为本题的正确答案)。酶作为一种催化剂,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性:(1)化学反应前后没有质和量的变化;(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D对);(3)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④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酶又具有一般催化剂所没有的特性:(1)酶对底物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A对);(2)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3)酶的活性与酶量具有可调节性(E对);(4)酶具有稳定性;(5)酶可大幅降低反应活化能(C对)。
4. 肿瘤相关抗原通常不能诱导有效抗肿瘤免疫的原因是:
A.无诱导抗体产生能力
B.表达量低
C.多为自身抗原
D.抗原具有单一性
E.多为TI抗原
4.【答案】C。解析:发生肿瘤性转化的细胞可以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通过机体免疫监视机制清除肿瘤性转化的细胞,起到抗肿瘤的作用,而肿瘤抗原可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相关抗原既存在于肿瘤细胞也存在于某些正常细胞,为自身抗原,所以肿瘤相关性抗原通常不能有效抗肿瘤免疫(C对)。
5. 不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休克作用机制的是:
A.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
B.增强心肌收缩力
C.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
D.稳定溶酶体膜
E.中和细菌外毒素
5.【答案】E。解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休克作用机制:(1)休克时由于内脏缺血、缺氧和局部酸中毒,组织细胞中溶酶体破裂释放出大量酸性水解酶,同时使血浆中的激肽酶激活。在水解酶和激肽酶的作用下,可使血浆中一种激肽原转化成心肌抑制因子(MDF)。MDF具有抑制心肌和使心肌阻力增加、血管产生持久性收缩等作用,因而加重休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能稳定溶酶体膜,减少MDF的形成,从而防止由MDF所引起的心肌收缩减弱,防止心输出量降低和心脏血管收缩等循环障碍而发挥抗休克作用。(2)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解除血管痉挛,使微循环血流恢复正常,改善休克状况。③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和兴奋心脏。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