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中,颌面部感染一直是常考考点,掌握其诊断依据和治疗对于病例型题目尤为重要。
根据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大多能作出正确诊断。如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对缩短病程、防止感染扩散和恶化均有重要意义。
(1)炎症初期:感染区的红、肿、热、痛等是主要表现,也是诊断局部感染的基本依据。
(2)在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后:波动感(波动试验)又是临床上诊断浅部脓肿的重要指征。
(3)深部脓肿:尤其是位于筋膜下层的脓肿,一般很难查到波动感,但压痛点比较清楚,按压脓肿区的表面皮肤常出现不能很快恢复的凹陷性水肿,可用穿刺法协助诊断。
(4)X线片:对颌骨骨髓炎的诊断、病变范围、破坏程度或形成死骨的部位等能提供可靠的依据。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包括全身和局部两个方面,但对轻度感染,仅用局部疗法即能治愈。
1.局部治疗
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不良刺激,特别对面部疖、痈应严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急性期局部外敷中草药可起到散瘀、消肿、止痛或促进炎症局限的作用;已有局限倾向时可以促使炎症消散或加速形成脓肿及排脓。
2.手术治疗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手术治疗应达到脓肿切开排脓及清除病灶两个目的。
(1)脓肿切开引流术
(2)清除病灶
口腔颌面部由牙源性感染引起的炎症治疗好转后,去除病灶牙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有病灶牙存在时则炎症常常不易彻底控制,并反复发作。颌骨骨髓炎应在急性期好转后,及早进行死骨及病灶清除术。
3.全身治疗
口腔颌面部感染并发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或出现中毒颗粒时,都应在局部处理的同时,全身给予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减轻中毒症状,并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抗菌药物。
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一般应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选用,如无条件做细菌培养或细菌培养尚无明确结果时,可根据感染来源、临床表现、脓肿性状和脓液涂片检查等估计病原菌的种类,以选用适当抗菌药物,或选用广谱抗生素。
1. 有关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原则,哪项是错误的:
A.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应采用全身抗感染和支持疗法,结合局部治疗
B.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减少活动,避免不良刺激
C.感染早期可局部外敷,炎症局限、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
D.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进行,要彻底控制感染,必须清除病灶,如拔除患牙、清除死骨块等
E.对于间隙感染等比较严重的感染应该积极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1.【答案】A。解析: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应以局部治疗为主,配合全身治疗。但对轻度感染,仅用局部疗法即能治愈。对于严重的口腔颌面部感染,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务必仔细检查并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2)评估宿主的全身状况,了解其免疫及抗御感染的能力。(3)局部和外科处理是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关键。(4)患者全身支持治疗。(5)抗生素的合理使用。(6)及时评估患者的全身、局部情况和治疗效果,根据评估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故选择A。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