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心理咨询/营养师

 
首页 健康管理/心理咨询/营养师 试题资料 备考知识

2023年公共营养师考点精编|食品卫生基础(一)

来源:中公医考网
2023-10-07 14:06:58
320
A+

以下是中公医考网为备考公共营养师的考生们整理的“食品卫生基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鉴定指标、K值、脂肪酸败、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与卫生学意义、常考真菌毒素污染及其预防”,相关知识点及相关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点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酶类);环境因素(温湿度、紫外线、氧等);微生物的作用(最主要,细菌、酵母、霉菌等)。

考点2-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指标

(1)感官指标:最为敏感。

(2)物理指标:食品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冰点、黏度等。

(3)化学指标:挥发性碱基总氮、二甲胺与三甲胺(主要用于鱼虾类产品)、K值、过氧化值和酸价、酸度。

(4)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考点3-K值

主要适用于鉴定鱼类早期腐败,K≤20%说明鱼体绝对新鲜,K≥40%说明鱼体开始有腐败迹象。

考点4-脂肪酸败

过氧化值和酸价是脂肪酸败的常用指标。过氧化值上升,这是脂肪酸败早期指标。

  

指标 定义 意义
酸价 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 评价油脂酸败程度
过氧化值 指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形成过氧化物的量,以100g被测油脂使碘化钾析出碘克数表示 反映油脂酸败早期状态
羰基价 油脂酸败产生的含有醛基和酮基的脂肪酸或甘油酯及其聚合物的总量
丙二醛 油脂氧化的最终产物 动物油脂酸败程度

 

考点5-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与卫生学意义

  

菌落总数 定义 被检样品的单位质量(g)、容积(ml)内,培养所形成细菌菌落总数
单位 CFU (Colony-forming unit)
意义 作为食品被细菌污染程度即清洁状态的标志
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
大肠菌群 定义 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单位 含量较低: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MPN
含量较高:大肠菌群的菌落数CFU/g(ml)
意义 作为食品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考点6-常考真菌毒素污染及其预防

(1)黄曲霉毒素(AF):

①黄曲霉毒素 B1 最常见,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耐热,一般烹调加工不被破坏

②易污染食品: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严重;大米、小麦、面粉较轻;豆类很少污染。

③防治要点:防霉(控制粮食中的水分是防霉的关键)、去毒、经常性食品卫生监测。

(2)致呕毒素(DON):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和雪腐镰刀菌产生,是赤霉病麦中毒的主要病原物质。

(3)3-硝基丙酸:由节菱孢霉产生,表现为神经系统、肝肾肺损伤,鸡爪样表现,主要污染甘蔗。

考点配套习题

1.【单选题】引起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

B、微生物

C、紫外线

D、氧

【正确答案】B、微生物

【答案解析】(1)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动植物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类。在适宜温度下酶类活动增强,使食品发生各种改变,如新鲜的肉和鱼的后熟,粮食、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这些作用可引起食品组成成分分解,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2)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紫外线和氧等。合适的环境温度可加速食品内的化学反应过程,且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水分含量高的食品易于腐败变质。紫外线和空气中的氧均有加速食品组成成分氧化分解作用,特别是对油脂作用尤为显著。(3)微生物的作用。在食品腐败变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微生物。除一般食品细菌外还包括酵母与霉菌,但在一般情况下细菌常比酵母占优势。微生物本身具有分解食品中特定成分的酶的能力,一种是细胞外酶,可将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水解为简单的物质;另一种是细胞内酶,能分解细胞内的简单物质,其产物能使食品具有不良的气味和味道。故选B。

2.【单选题】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时主要损伤的器官是()。

A、心

B、肝

C、脾

D、肾

【正确答案】B、肝

【答案解析】黄曲霉毒素属剧毒物质,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一次口服中毒剂量后,可出现肝实质细胞环死、胆管上皮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人体组织的体外试验证实,黄曲霉毒素可使人胚肝细胞 RNA减少,细胞核形状改变,抑制肝细胞DNA和RNA的合成。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兼有呕吐、厌食和发热,重者出现腹水、下肢水肿、肝脾肿大及肝硬变,肝脏有广泛肝胆管增生及胆汁淤积。故选B。

3.【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影响食品腐败变质条件的是()。

A、蛋白质含量

B、B族维生素

C、水分含量

D、pH高低

【正确答案】B、B族维生素

【答案解析】(1)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动植物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类。在适宜温度下酶类活动增强,使食品发生各种改变,如新鲜的肉和鱼的后熟,粮食、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这些作用可引起食品组成成分分解,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2)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紫外线和氧等。合适的环境温度可加速食品内的化学反应过程,且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水分含量高的食品易于腐败变质。紫外线和空气中的氧均有加速食品组成成分氧化分解作用,特别是对油脂作用尤为显著。(3)微生物的作用。在食品腐败变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微生物。除一般食品细菌外还包括酵母与霉菌,但在一般情况下细菌常比酵母占优势。微生物本身具有分解食品中特定成分的酶的能力,一种是细胞外酶,可将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水解为简单的物质;另一种是细胞内酶,能分解细胞内的简单物质,其产物能使食品具有不良的气味和味道。故选B。

以上是中公医考网为备考公共营养师的考生们整理的“食品卫生基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鉴定指标、K值、脂肪酸败、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与卫生学意义、常考真菌毒素污染及其预防”,相关知识点,建议大家收藏后慢慢看。

微信微信
朋友圈朋友圈
微博微博
上一篇:2023年公共营养师考点精编|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
下一篇:2023年公共营养师考点精编|技能-社区营养管理和营

猜你喜欢

热门课程

直播
健康计划4期
 
网课
惠学考点精讲班
 
网课
向阳组合A班
 
面授
黄埔集训B班
 

精品试听课预约

姓名
手机
验证码
获取
立即试听课程试听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医考题APP

APP

医考小程序

小程序

备考交流群

备考交流

机考系统

机考系统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