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公医考网为备考公共营养师的考生们整理的“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营养教育效果评价、知信行模式”,相关知识点及相关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点1-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1)近期效果:目标人群的知识、态度、信息、服务的变化。
(2)中期效果:行为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
(3)远期效果:人们营养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考点2-知信行理论模式(KAP)
“知”是知识和学习,“信”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行” 是基于“知”“信”而采取的行动。接受知识→确立信念→改变行动。
考点配套习题
1.【单选题】依据知-信-行健康相关行为改变模式,戒烟成功的最大动力是:()。
A、知识与态度
B、信念与态度
C、知识与信念
D、观念与技能
【正确答案】B、信念与态度
【答案解析】知信行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故选B。
2.【单选题】认识到“限盐可能会导致家人抱怨菜没味道”属于健康信念模式中的()。
A、提示因素
B、感知到疾病的易感性
C、感知到健康行为的益处
D、感知到健康行为的障碍
E、感知到疾病的严重性
【正确答案】D、感知到健康行为的障碍
【答案解析】(1)提示因素指的是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如大众媒介的疾病预防与控制运动、医生建议采纳健康行为、家人或朋友患有此种疾病等都有可能作为提示因素诱发个体采纳健康行为。(2)感知疾病的易感性是指个体对自身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的判断。感知疾病的严重性,既包括疾病对躯体健康的不良影响,还包括疾病引起的心理、社会后果。(3)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是指人体对采纳行为后能带来的益处的主观判断,包括对保护和改善健康状况的益处和其他边际收益。(4)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是指个体对采纳健康行为会面临的障碍的主观判断,包括行为复杂、时间花费、经济负担等。感知到障碍多,会阻碍个体对健康行为的采纳。故选D。
3.【单选题】下列关于知信行理论错误的是()。
A、其实质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B、可以简单地表示为知识-信念-行为
C、知识、信念和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知识的获得一定导致信念的改变
【正确答案】D、知识的获得一定导致信念的改变
【答案解析】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实质上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知信行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知信行理论可以简单的表示为:知识→信念→行为。知识、信念与态度、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但有了前者并不是一定导致后者。故选D。
4.【单选题】营养教育的近期效果是指()。
A.知识、态度、信息、服务的变化
B.行为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
C.营养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D.精神面貌改善
E.保健、医疗费用的降低
【正确答案】A.知识、态度、信息、服务的变化
【答案解析】通过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效果评价总结营养教育的效果。近期效果即目标人群的知识、态度、信息、服务的变化;中期效果主要指行为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远期效果指人们营养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例如,反映营养健康状况的指标有身高、体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指标有劳动生产力、智力、寿命、精神面貌以及保健、医疗费用等。故选A。
以上是中公医考网为备考公共营养师的考生们整理的“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营养教育效果评价、知信行模式”,相关知识点,建议大家收藏后慢慢看。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