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生命质量评价中,“角色功能受限”反映病人的
A.生理状态
B.心理状态
C.社会功能状态
D.主观判断与满意度
E.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状态
2.有关结合酶概念正确的是
A.酶蛋白决定反应性质
B.辅酶与酶蛋白结合才具有酶活性
C.辅酶决定酶的专一性
D.酶与辅酶多以共价键结合
E.体内大多数脂溶性维生素转变为辅酶
3.嘌呤核苷酸分解的终产物是
A.尿素
B.尿酸
C.胺
D.肌酐
E.β-丙氨酸
4.有关生物转化作用,错误的是
A.指非营养性物质在体内各种代谢转变
B.氧化、还原和水解为第一相反应
C.第二相为结合反应
D.生物转化可减弱毒性,也可增高毒性
E.生物转化只在肝中进行
5.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分子量降低
B.溶解性增加
C.共价键被破坏
D.生物学活性丧失
E.不易被蛋白质水解
1.【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角色是由社会经济、职业、文化背景等因素决定的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人的社会角色表现为担当一定的社会身份、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执行相应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常常因身体功能下降受到影响,包括主要角色活动的种类和数量受限、角色紧张、角色冲突等。角色功能受限不仅反映病人的生理状态,而且还受心理状态和社会生活状态的影响,是反映生命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2.【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结合酶的催化活性,除蛋白质部分(酶蛋白)外,还需要非蛋白质的物质,即所谓酶的辅助因子,两者结合成的复合物称作全酶,对于结合酶来说,辅酶或辅基上的一部分结构往往是活性中心的组成成分。
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是尿酸。
4.【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生物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肝脏是生物转化作用的主要器官,在肝细胞微粒体、胞液、线粒体等部位均存在有关生物转化的酶类。其它组织如肾、胃肠道、肺、皮肤及胎盘等也可进行一定的生物转化,但以肝脏最为重要,其生物转化功能最强。
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蛋白质变性后的特点:
(1)生物活性丧失: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是指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激素、毒素、抗原与抗体、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等生物学功能。生物活性丧失是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征。有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只有轻微变化即可引起生物活性的丧失。
(2)某些理化性质的改变: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溶解度降低而产生沉淀,因为有些原来在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由于结构松散而暴露出来,分子的不对称性增加,因此粘度增加,扩散系数降低。
(3)生物化学性质的改变:蛋白质变性后,分子结构松散,不能形成结晶,易被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结构被破坏。天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通过氢键等次级键维持的,而变性后次级键被破坏,蛋白质分子就从原来有序的卷曲的紧密结构变为无序的松散的伸展状结构(但一级结构并未改变)。所以,原来处于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大量暴露在分子表面,而亲水基团在表面的分布则相对减少,致使蛋白质颗粒不能与水相溶而失去水膜,很容易引起分子间相互碰撞而聚集沉淀。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