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可以说是病原体最为活跃的季节,病原体的活跃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困扰,比如说食品腐败变质。当大家闻到某些食品产生发酸的气味,就会立刻意识到,这种食品已经腐败变质,不能食用。然而,除了用嗅觉,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对腐败变质的食品进行鉴定。当然,这也是我们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除此之外,小编还会给大家介绍一下与腐败变质相关的其他考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
1.微生物:是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细菌,霉菌,酵母菌。
2.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1)食品中的酶。
(2)食品的营养成分和水分。
(3)食品的理化性质。
(4)食物的状态。
3.环境因素:食品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氧气、阳光等均可影响食品的腐败变质。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1.感官鉴定(最敏感):
视觉、嗅觉、触觉、味觉。
2.物理指标:
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冰点、黏度等。
3.理化鉴定:
(1)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鱼、肉类蛋白腐败鉴定的化学指标,也适用于大豆制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2)三甲胺:主要测定鱼、虾等水产品的新鲜程度。
(3)组胺:食品腐败变质时,细菌分泌的组氨酸脱羧酶可使鱼贝类的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当鱼肉中组胺达到4~10mg/100g,就可以引起人类过敏性食物中毒。
(4)K值:主要用于鉴定鱼类早期腐败,若K≤20%,说明鱼体绝对新鲜;若K≥40%,说明鱼体开始有腐败现象。
(5)pH:一般食品中pH的变化是在腐败开始时略微降低,随后上升。
(6)过氧化值和酸价:过氧化值是脂肪酸败的最早期指标,其次为酸价上升。
4.微生物鉴定:
常用指标有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