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助理

 
首页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 备考知识 中医临床医学

中医内科学备考指导:中医常见病之喘证及预防

2020-03-13 17:32:08
466
A+

喘证是中医常见病的重点疾病,也是考试中考察较多的一个病,尤其是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最后的预防是考试中的重点。中公医疗考试研究院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本节课的高频考点。下面我们先从概念入手。

一、概念

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严重者可致喘脱。

说到喘证的病因无外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总结起来有如下四点。

二、病因

1、外邪犯肺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发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肺气不得宣降,因而上逆作喘。

2、痰浊内蕴 凡急慢性疾患影响于肺,致肺气受阻,气津失布,津凝痰生;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遏气道,气机不利,常为喘促发生的主要内因。

3、情志失调 情怀不遂,忧思气结,肝失调达,气失疏泄,肺气闭阻,或郁怒伤肝,肝气横逆乘于肺脏,肺气不得肃降,升多降少,气逆而喘。

4、久病劳欲 久病肺弱,咳伤肺气,肺气虚衰,气失所主,而发生喘促。

三、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四、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虚喘责之肺、肾,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

五、治疗原则:喘证的治疗应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补之,阴虚则滋养之。

六、下面是最重要的辨证论治,我们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最后我们一起看一下喘证的预防。慎风寒,戒烟酒,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及甜黏肥腻之品。平素宜调畅情志,因情志致喘者,尤须怡情悦志,避免不良刺激。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等有助于预防喘病的发生。喘病发生时,应卧床休息,或取半卧位休息,充分给氧。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理化因素刺激,做好防寒保暖,饮食应清淡而富营养,消除紧张情绪。


现在,中公医考网小编重点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公医考“”辅导课程。活动期间,各位考生只需要“1元”就可以进行“占座”,即可进行学习。

适用人群:

1. 学习资金紧张,短期无法筹集学费,又想要上课的考生;

2. 疫情期间,赋闲在家,想要系统学习的医师/药师/护士;

3. 担心先交钱后学习,万一考试不利,学费打水漂的考生;

课程介绍>>>>中公医考“”辅导课程

微信微信
朋友圈朋友圈
微博微博
上一篇:中医内科学备考指导:中医常见病之咳嗽及预防
下一篇:【中医二试】针灸学知识点总结(4)

猜你喜欢

热门课程

2021中医医师辅导课程 院长督查班
直播+面授
院长督查班
 
2021中医医师辅导课程-鸣医计划
直播+面授
鸣医计划系列
 
2021中医医师网络课程-技能冲锋班
预售网课
技能冲锋班
 
2021年中医医师网络课程-基础夯实班
预售网课
基础夯实班
 

精品试听课预约

姓名
手机
验证码
获取
立即试听课程试听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医考题APP

APP

医考小程序

小程序

备考交流群

备考交流

机考系统

机考系统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