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助理

 
首页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 备考知识 中医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的阴阳关系

来源:中公医考网
2017-06-16 11:46:14
429
A+
  阴阳学说的阴阳关系,即交互作用包括: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1、阴阳交感

  交感指阴阳的交互作用,相错则是指这种相互作用十分错综复杂。阴阳交感是万物得以产生和变化的前提条件。

  2、对立制约

  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

  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的结果是达到动态平衡,称为“阴平阳秘”,如果这种平衡遭遇破坏即是疾病的形成,如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自有其规律,若冬天应寒反暖则人体的生命活动也受影响,易引起疾病。

  3、互根作用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阳存于阴,阴依存于阳。阴阳都以对立的存在为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这就是阴阳的互根作用。阴阳互根作用既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因此,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4、消长平衡

  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永远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即所谓“消长平衡”。阴阳就在这种运动变化中,生生不息。但任何一方太过盛或太过衰,破坏了“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动态平衡,就会引起机体的不适。

  5、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阴转化为阳。如寒饮中阻患者本为阴证,但由于某种原因,寒饮可以化热,即为阴证转化为阳证。阳证也可以转化为阴,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这种病征变化,即属于阳证转化为阴证。但如果抢救及时,处理得当,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得以恢复,病情又可出现好的转机,可见阴阳互相转化是有条件 。

  阴阳的消长(量变)和转化(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全过程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消长是转化的前提,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综上所述,阴和阳是事物的相对病性,因而存在着无限可分性,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是说明阴和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静止不变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反相成的。这一点对我们理解中医学阴阳学说的运用非常重要。

微信微信
朋友圈朋友圈
微博微博
上一篇: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的概念与特性
下一篇:【中医二试】中医诊断学知识点总结30条

猜你喜欢

热门课程

2021中医医师辅导课程 院长督查班
直播+面授
院长督查班
 
2021中医医师辅导课程-鸣医计划
直播+面授
鸣医计划系列
 
2021中医医师网络课程-技能冲锋班
预售网课
技能冲锋班
 
2021年中医医师网络课程-基础夯实班
预售网课
基础夯实班
 

精品试听课预约

姓名
手机
验证码
获取
立即试听课程试听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医考题APP

APP

医考小程序

小程序

备考交流群

备考交流

机考系统

机考系统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