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助理

 
首页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 备考知识 中医基础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重点知识梳理20条|第九章 六经辨证

2021-12-14 14:38:21
286
A+

执业医师笔试考试中诊断学是比较重点的内容贯穿考试的全部,非常的不好掌握,在六经辨证种的知识点是较多的,也是比较重要的,中公医考网为大家整理出了20考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加以注意。

1、六经辨证的主要内容:以六经所系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将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证,综合归纳为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六类。

2、六经辨证特点:故凡病位偏表在腑、正气不衰、邪正抗争激烈者,多为三阳病证;病位偏里在脏、正气不足、邪正交争于里者,多为三阴病证。

3、六经病证的传变方式:包括传经,直中、合病、并病四种方式。

4、太阳中风证(太阳经证):临床表现: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辨证要点:恶风、汗出、脉浮缓。

5、太阳伤寒证(太阳经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或见气喘。辨证要点:恶寒、无汗、头身痛、脉浮紧。

6、太阳蓄水证(太阳腑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满,口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辨证要点:发热恶寒、小便不利、脉浮。

7、太阳蓄血证(太阳腑证):临床表现: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辨证要点: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大便色黑如漆。

8、阳明经证:临床表现: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大出,大渴引饮,心烦躁扰,面赤,气粗,苔黄燥,脉洪大。辨证要点: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9、阳明腑证:临床表现: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狂躁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辨证要点:潮热汗出、腹满硬痛、便秘、苔黄燥、脉沉实。

10、少阳病证: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欲呕,脉弦。辨证要点: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11、太阴病证:临床表现:腹满而吐,食不下,口不渴,自利,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或弱。辨证要点:腹满时痛、自利、口不渴及虚寒症状。

12、少阴寒化证:临床表现: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脉微细。辨证要点:无热恶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微细等。

13、少阴热化证:临床表现: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少苔,脉细数。辨证要点:心烦不得眠及阴虚症状。

14、厥阴病证:临床表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脉微,四肢厥冷,呕吐或吐蛔,病者静而复时烦,得食而呕。辨证要点:消渴、心中疼热、饥不欲食。

15、循经传:按照六经顺序病证相传: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

16、越经传:隔一经或两经即以上病证相传:太阳病证→少阳病证。

17、表里传:互为表里两经病证相传:太阳病→少阴病。

18、直中:伤寒初起不以阳经为始,病邪直入三阴经。

19、合病: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

20、并病:一经病证未愈,又见他经之病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

20、亡阴证:主要表现为身热烦渴、唇焦面赤、脉疾数、汗出如油的危重证候。

编辑推荐: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有变化吗?

有中医医师资格证可以开中医诊所吗?

全国助理医师申报需要哪些材料呢?

如果大家还有问题的可以继续在留言区留言哦!

留言区
联系方式:  *
您的疑问:  *
 
温馨提示:请正确填写联系方式,方便我们后期联系您!
微信微信
朋友圈朋友圈
微博微博
上一篇: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重点知识梳理20条|第八
下一篇:【中医二试】中医诊断学知识点总结30条

猜你喜欢

热门课程

2021中医医师辅导课程 院长督查班
直播+面授
院长督查班
 
2021中医医师辅导课程-鸣医计划
直播+面授
鸣医计划系列
 
2021中医医师网络课程-技能冲锋班
预售网课
技能冲锋班
 
2021年中医医师网络课程-基础夯实班
预售网课
基础夯实班
 

精品试听课预约

姓名
手机
验证码
获取
立即试听课程试听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医考题APP

APP

医考小程序

小程序

备考交流群

备考交流

机考系统

机考系统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