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考试侧重点主要是考查中药的功效、主治和中药的特殊用法。今年中药对于配伍关系和十八反、十九畏基本没有考查,但却是复习的重点内容。中药的功效和主治是每年考试的重中之重,占据中药学的大部分分数,因此在以后的复习当中,要把功效主治作为重点复习方向。为了帮助各位考生,中公医考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药学相关知识考点,希望帮助到大家!
鲜地黄 生地黄 熟地黄
共同点:
鲜地黄、生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出一物,均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因加工方法不同而分为三种药物。
三种地黄均味甘,具有不同程度的补益作用。但性能功用有别:
不同点:
鲜地黄是指新采挖的根洗净后直接入药。本品甘苦性寒多液,清热凉血生津的力量较强。多用治:
1.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
2.热病伤津,烦热口渴,消渴等证。
生地黄即鲜地黄晒干入药。本品甘苦性寒,清热凉血之力不及鲜地黄,但长于养阴生津,除用治血热妄行,热病伤津的病证外,也常用治:
1.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发斑,口干舌绛,甚则神昏谵语;
2.温病后期,余热未清,阴津已伤,低热不退,夜热早凉,或内伤杂病,阴虚发热;
3.热病伤阴劫液,津枯肠燥便秘等证。
熟地黄为生地黄经加黄酒等辅料拌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晒至黑润而成。本品甘微温,长于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常用治:
1.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昏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月经不调,崩漏不止;
2.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
3.肾阴不足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证。
编辑推荐
2019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方式汇总
各位考生,为了让自己更加有把握地面对中医执业助医师考试,中公医考网推出了【考前直播课】,大家可以点击下图进行查看。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