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络命名原则为:手足、阴阳、脏腑。
2.十二经脉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3.相表里的阴经和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4.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5.手足阴经在胸中交接。
6.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分布: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
7.下肢内踝尖上八寸以下:厥阴、太阴、少阴。
8.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9.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10.奇经八脉与脏腑无络属关系,相互之间无表里关系。
11.一源三岐:督脉、任脉、冲脉,三脉同起于胞中。
12.督脉:阳脉之海,调节阳经气血。
13.任脉:阴脉之海,调节阴经气血,任主胞胎。
14.冲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海。
15.跷脉:司下肢运动、司眼睑开合。
16.带脉:约束纵行诸经。
17.具有离入出合特点的是:经别。
18.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经别。
19.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别络。
20.约束骨骼,司关节运动的:十二经筋。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