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事业单位考试中,医学心理学占比不高,其中第三节心理健康,所占分值在0~1分之间,考查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标准。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掌握和记忆,小编对医学心理学中第三节心理健康的知识点做了如下总结梳理,以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此部分内容。
1.健康的概念: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2.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是指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3.心理健康的病理学角度:例如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也可认定有心理异常存在。
4.心理健康的统计学角度:许多在变态心理学看来是属于异常的现象,在正常人身上也会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与心理异常患者之间的差别只是程度上差异而已。
5.心理健康的“文化学”角度: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因此,可以从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否符合其生活环境所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方面来判断。
6.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社会适应、人格完整。
7.儿童阶段需抓住“关键期”,促进心理发展,为儿童提供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
8.青少年阶段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尊重他人,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9.中年人需量力而行,避免过多压力和超负荷工作,矫正不良行为,培养健康行为。
10.老年人应适应退休生活,享受老年生活,正确面对疾病和死亡。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