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期造血特点是检验专业事业编考试经常出现的知识点。本文旨在对胚胎期造血特点在事业编考试中经常考察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帮助大家复习备考。
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
1.中胚叶造血:中胚叶造血也称卵黄囊造血。此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开始,到第9周时止。卵黄囊造血又称血岛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胚外中胚层的间质细胞在内胚层细胞诱导下开始分化,这些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在卵黄壁上聚集形成细胞团,称为血岛。血岛(卵黄囊)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是血管和原始造血发生的原基。
随着胚胎的发育,原始血细胞随着血液大量迁移到肝、脾和淋巴组织等部位,在适宜的微环境中发生增殖、分化。至胚胎第6周,卵黄囊的造血功能逐渐退化,由肝脏和脾脏取代其继续进行造血。
2.肝脏造血:此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的第6周开始,至第7个月结束。肝脏造血的发生是由卵黄囊血岛产生的造血干细胞随血流迁移到肝脏后而引发的。在胚胎第6周,造血干细胞随血流迁入肝脏,在肝内增殖形成造血组织灶。胚胎3~6个月,肝脏是主要的造血场所。
3.骨髓造血:此期造血始于胚胎第14周,一直延续至出生后。骨髓的造血细胞大部分来源于肝脏,部分来源于脾脏。自胚胎第14周骨髓开始造血,第5个月以后骨髓造血已高度发育,髓腔中呈现密集的造血细胞灶,且各系造血细胞均可见到,这时骨髓成为造血中心。至此,肝、脾造血功能减退,骨髓造血迅速增加。
胚胎期三个造血时段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替此消彼长的。各类血细胞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