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炙法
制法 |
目的 |
药物 |
炮制方法 |
炮制作用 |
酒炙 |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
蕲蛇 |
酒蕲蛇 |
增强祛风、通络、止痉的作用;矫味,减少腥气,便于粉粹和制剂 |
丹参 |
酒丹参 |
缓和寒凉之性,增强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功能 |
||
川芎 |
酒川芎 |
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用 |
||
当归 |
酒当归 |
增强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 |
||
土炒当归 |
既能增强入脾补血作用,又能缓和油润而不滑肠 |
|||
当归炭 |
具有止血和血作用 |
|||
白芍 |
炒白芍 |
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 |
||
酒白芍 |
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 |
|||
醋白芍 |
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 |
|||
土炒白芍 |
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 |
|||
大黄 |
生大黄 |
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功能 |
||
酒大黄(黄酒10kg,炒) |
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
|||
熟大黄(黄酒30kg,蒸或炖) |
增强活血祛瘀之功 |
|||
醋大黄 |
以消积化瘀为主 |
|||
大黄炭 |
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 |
|||
清宁片(黄酒、熟蜜) |
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 |
|||
黄连 |
酒黄连(黄酒) |
引药上行,善清头目之火 |
||
姜黄连(姜汁) |
增强止呕作用 |
|||
萸黄连(吴茱萸10kg,煎煮取汁) |
(1)抑制其苦寒之性,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 (2)经酒、姜汁、吴茱萸汁炮制后,可提高小檗碱在水中的溶出率 |
|||
醋炙 |
(1)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如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等; (2)引药入肝,增强止痛作用,如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柴胡等; (3)矫臭矫味,如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
甘遂 |
醋甘遂(拌米醋30kg,文火炒) |
毒性减低,峻泻作用缓和 |
乳香 |
醋乳香(文火炒,喷米醋5kg) |
缓和刺激性,利于服用;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功效 |
||
香附 |
醋香附 |
入肝经,增强疏肝止痛作用,并能消积化滞 |
||
酒香附 |
能通经脉,散结滞 |
|||
香附炭 |
多用于治妇女崩漏不止 |
|||
四制香附 (生姜汁、米醋、黄酒、食盐水) |
以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 |
|||
延胡索 |
醋延胡索 |
增强行气止痛作用 |
||
酒延胡索 |
(1)以活血、祛瘀、止痛为主 (2)酒制、醋制均能提高延胡索生物碱和延胡素乙素的煎出量 |
|||
柴胡 |
醋柴胡 |
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
||
鳖血柴胡(鳖血、黄酒) |
填阴滋血,抑制其浮阳之性,增强清肝退热功效 |
|||
盐炙 |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如杜仲、小茴香、车前子、益智仁、知母、黄柏等; (2)缓和药物辛燥之性。如补骨脂、益智仁等; (3)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如知母、黄柏等 |
杜仲 |
盐杜仲 |
引药入肾,直达下焦,温而不燥,增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 |
泽泻 |
盐泽泻 |
引药下行,增强泻热作用,利尿而不伤阴 |
||
麸炒泽泻 |
长于渗湿和脾,降浊以开清 |
|||
车前子 |
盐车前子 |
引药下行,增强在肾经的作用,泻热利尿而不伤阴 |
||
炒车前子 |
长于渗湿止泻,祛痰止咳 |
|||
黄柏 |
黄柏 |
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 |
||
盐黄柏 |
引药入肾,增强滋肾阴、泻相火、退虚热的作用 |
|||
酒黄柏 |
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 |
|||
黄柏炭 |
多用于便血、崩漏下血 |
|||
姜炙 |
(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竹茹等; (2)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厚朴等 |
厚朴 |
姜厚朴 |
(1)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2)厚朴炮制后有利于厚朴酚的溶出 |
竹茹 |
姜竹茹 |
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 |
||
蜜炙 |
(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如百部、款冬花、紫菀等; (2)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如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如麻黄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等 |
甘草 |
炙甘草 |
(1)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 (2)蜜炙前后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无明显变化,炮制温度越高甘草酸含量下降越多 |
黄芪 |
炙黄芪 |
(1)长于益气补中 (2)炮制后黄芪甲苷含量较生品量低 |
||
枇杷叶 |
蜜枇杷叶 |
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多用于肺燥咳嗽 |
||
马兜铃 |
蜜马兜铃 |
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润肺止咳的功效,并可矫味,减少呕吐的副作用 |
||
麻黄 |
生麻黄 |
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 |
||
麻黄绒 |
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 |
|||
蜜麻黄 |
以宣肺平喘力胜,多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 |
|||
蜜麻黄绒 |
作用更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咳喘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
|||
油炙 |
(1)增强疗效。如淫羊藿等; (2)利于粉碎,便于制剂和服用。如豹骨、三七、蛤蚧等 |
淫羊藿 |
炙淫羊藿(羊脂油) |
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
蛤蚧 |
油酥蛤蚧 |
以补肺益精,纳气定喘见长 |
||
酒蛤蚧 |
增强补肾壮阳作用 |
|||
三七 |
生三七 |
以止血化瘀、消肿定痛之力偏胜。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会导致出血 |
||
三七粉 |
与三七功效相同,多吞服或外敷用于创伤出血 |
|||
熟三七 |
以滋补力胜,可用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 |
【考题回顾】
1.酒炙法炮制中药目的(2015B型题)
A.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 B.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C.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 D.引药下行,增强滋阴降火
E.缓和药性,增强润肺止咳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酒炙的目的。酒炙的目的:①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②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桑枝等。③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2.八正合剂能清热,利尿,通淋,其处方的药物组成有川木通、车前子、翟麦、萹蓄、滑石、灯心草、栀子、大黄、甘草,方中大黄应选用的饮片是(2018A型题)
A.醋大黄 B.酒大黄
C.大黄炭 D.生大黄
E.熟大黄
【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大黄各炮制品的作用。因为八正合剂主要是清下焦热的,方中的大黄主要是用来清热的,所以用生品即可。本题一个易错点就是酒大黄,酒大黄主要是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
3.酒炙后增强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并可矫味的中药是(2022B型题)
A.鳖甲 B.五灵脂
C.蕲蛇 D.水蛭
E.蛤蚧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酒炙蕲蛇能增强祛风、通络、止痉的作用,并可矫味,减少腥气,便于粉碎和制剂。用于风湿顽痹,肢体麻木,筋脉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小儿急慢性惊风,痉挛抽搐,惊厥。
4.既可以醋炙又可以酒炙的中药是(2022B型题)
A.鳖甲 B.五灵脂
C.蕲蛇 D.水蛭
E.蛤蚧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五灵脂既可以醋炙又可以酒炙,置炒制容器内,加热至一定程度,再喷洒定量黄酒/米醋炒干,取出晾凉。
5.经炮制可降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引药上行的饮片是(2020A型题)
A.炒黄柏 B.酒黄柏
C.盐黄柏 D.黄柏炭
E.蜜黄柏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柏各炮制品的作用。酒黄柏可降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
6.处方中厚朴用姜汁制的作用是(2021C型题)
A.增强宽中和胃的作用 B.增强祛瘀止痛的作用
C.增强止咳化痰的作用 D.增强健脾补血的作用
E.增强渗湿止泻的作用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姜厚朴的作用。姜厚朴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7.常用蜂蜜作辅料炮制的药物是(2021A型题)
A.当归 B.白芍
C.巴戟天 D.丹参
E.百部
【答案】E。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蜜炙的药物。蜜炙的目的:①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如百部、款冬花、紫菀等。②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如黄芪、甘草、党参等。③缓和药性,如麻黄等。④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等。
更多考题练习可以扫描以下小程序继续刷题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