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在即,考试时间为10月23、24日,为大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充分的学习,中公医考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专业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十七章 补虚药
第一节 补气药
1.人参、党参、西洋参和太子参
均为补气药,治疗气虚证。
不同的是人参性微温而善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第一要药,又善安神增智,治心神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等;党参性平而补气力较缓,善于补中气、益肺气,又兼养血;西洋参性凉,为清补之品,长于清热养阴,气阴两虚兼热者用之宜,又善养肺阴、清肺热,治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太子参性平,补气力较弱,气津两伤、火不盛者用之宜。
人参的功效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人参【主治病证】(1)气虚欲脱证。(2)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3)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4)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5)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党参的功效是: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党参【主治病证】(1)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2)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3)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4)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西洋参的功效是: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西洋参【主治病证】(1)阴虚热盛之咳嗽痰血。(2)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3)津液不足之口干舌燥,内热消渴。
太子参的功效是:补气生津。
2.黄芪、白术和刺五加
均性温,补中气,治疗脾气虚证。
不同的是黄芪补气力强,又善升阳治中气下陷的脏器脱垂及气虚发热,还善补肺益卫、固表止汗治自汗盗汗,托毒生肌治气血亏虚的疮疡久溃不敛或脓成日久不溃;白术兼有苦味而具燥湿之功,善治脾虚兼湿滞之证,又能健脾安胎;刺五加性温,补气以补中为主,此外还能补肾强腰、活血通络,治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以及气虚血瘀治胸痹心痛、痹痛日久、跌打肿痛等。
黄芪的功效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黄芪【主治病证】(1)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2)自汗,盗汗。(3)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4)气虚水肿、小便不利。(5)气血双亏,血虚萎黄,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
白术的功效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白术【主治病证】(1)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2)脾虚水肿,痰饮。(3)表虚自汗。(4)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
刺五加的功效是:补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活血通络。刺五加【主治病证】(1)脾虚乏力,食欲不振,气虚浮肿。(2)肾虚腰膝酸软,小儿行迟。(3)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4)胸痹心痛,痹痛日久,跌打肿痛。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