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在即,考试时间为10月23、24日,为大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充分的学习,中公医考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专业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第五章 注射剂与临床应用
第二节 普通注射剂
二、脂质体的质量要求
1.形态、粒径及其分布
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其粒径要求不同。如注射给药脂质体的粒径应小于 200nm,且分布均匀,呈正态性,跨距宜小。
2.包封率
包封率=[脂质体中的药量/(介质中的药量+脂质体中的药量)]×100%,通常要求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达 80%以上。
3.载药量
载药量=[脂质体中药物量/(脂质体中药量+载体总量)]×100%。载药量愈大,愈易满足临床需要。载药量与药物的性质有关,通常亲脂性药物或亲水性药物较易制成脂质体。
4.脂质体的稳定性
(1)物理稳定性:主要用渗漏率表示,即在贮存期间脂质体的包封率变化情况。渗漏率=(贮存后渗漏到介质中的药量/贮存前包封的药量)×100%
(2)化学稳定性:
①磷脂氧化指数:氧化指数=A233nm/A215nm;一般规定磷脂氧化指数应小于 0.2。
②防止氧化的措施:一般措施有充入氮气,添加抗氧剂,例如生育酚、金属络合剂等;也可直接采用氢化饱和磷脂。
三、药物微囊化的特点
1.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1)易氧化药物β-胡萝卜素、易水解药物阿司匹林,制成微囊化制剂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光线、湿度和氧的影响,防止药物的分解,提高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2)挥发油等制成微囊能够防止其挥发,提高了制剂的物理稳定性。
2.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如大蒜素、鱼肝油、氯贝丁酯等药物制成微囊化制剂后,可以有效地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3.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性:例如尿激酶、红霉素易在胃内失活,氯化钾对胃的刺激性较大,微囊化可克服这些副作用。
4.控制药物的释放:用缓释、控释微囊化材料将药物制成微囊后,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达到长效目的,如复方甲地孕酮微囊注射剂、美西律微囊骨架片等。
5.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制剂的生产、贮存和使用,如油类、香料和脂溶性维生素。
6.减少药物的配伍变化:如阿司匹林与氯苯那敏配伍后阿司匹林的降解加速,分别包囊后可以避免这种配伍变化。
7.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抗肿瘤药物制成微囊型靶向制剂,可将药物浓集于肝或肺部等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