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搭小编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gyaoshi
中药群: 486638481
西药群: 325170625
执业药师新版资讯由中公医考网为您搜集整理,在这里您可以了解掌握新版的药师资讯,欢迎大家访问中公医考网药师“行业新闻”频道!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疾病谱变化,人民健康医疗意识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引发了医保基金有限性、民众健康需求无限性,医院对收入驱动无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提高保民对医保的获得感,开放医保定点、扩大医保基本用药目录、提高医保报销比例,使本来有限的医保基金穿底风险大增,为了防控医保基金穿底风险,医保收付费改革同步推动,对医院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面临医保管控前所未有的“寒冬”,医院增收遇到了瓶颈,倒逼医院成本管控。
一、背景分析
国发〔2016〕3号《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鼓励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方式,逐步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点数法与预算管理、按病种付费等相结合,促进医疗机构之间有序竞争和资源合理配置。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的内生动力。
发〔2016〕56号《关于积极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把支付方式改革放在医改的突出位置,发挥支付方式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与公立医院改革、价格改革等各方联动,同步推进医疗、医药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为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必要的条件。结合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推进付费总额控制,加快推进按病种、按人头等付费方式,积极推动按病种分组付费(DRG)的应用,探索总额控制与点数法的结合应用,建立复合式付费方式,促进医疗机构之间良性竞争,激励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管理,发挥医保支付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激励约束作用。
发〔2016〕88号《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通知》提出:要把支付方式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支付方式在利益调节、资源配置、成本控制、激励创新等方面的功能。要健全利益调控机制,引导群众有序就诊,让医院有动力合理用药、控制成本,有动力合理收治和转诊患者,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的内生动力。要结合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推行医保付费总额控制。要普遍建立适应不同人群、不同疾病或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按人头、按病种、按床日付费,鼓励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点数法与预算管理、按病种付费等相结合,促进医疗机构之间有序竞争和资源合理配置。
2017年6月底,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以国办文件引发,文件规格高,协调力度大,不同于之前的意见和指导意见,文件指导性强,内容丰富而细致,既涵盖政策层面的内容也涵盖经办层面的内容,明确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从2017年起要推行以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二是到2020年按项目付费所占的比例要明确下降。
从文件中不难看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整个医改中的重要性,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是医疗保险制度意志和要求的体现,将成为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基金管理的重要工具,也作为医保保基本的制度职能、发挥医保在医改中基础性作用的重要载体。
起始于1998年职工医保改革的配套文件-《关于印发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23号),这一文件奠定了医保支付方式的基本架构,也正式开始了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探索。2011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发[2011]63号)、2012年的《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发[2012]70号),国办发〔2017〕55号文是对前述改革的归纳总结和重要提升,是未来指导支付方式改革的蓝图。这些文件一脉相承,基本框架、改革思路、改革目标和考核办法等都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二、医保基金的“窘境”风险防控必然行
我国医保制度是“低水平、广覆盖”,鉴于医保政策的利好,政府承担了较大的筹资,个人缴纳了较小的部分,参保率超过了
95%,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虽然医保基金筹资每年在逐步提升,总额也在扩大,但是总额总是有限性,与保民医疗保健需求无限性,与医院对收入驱动的无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医保基金穿底风险大增。
1、社会力量办医放开加剧了医保基金紧张
2016年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第一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审查。标志者医保的放开,特别是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医,预示着有限的医保蛋糕分食者增多分食医保基金的医院增多,加速了医保基金的紧张。
2、医保用药目录扩容加剧了医保基金紧张
2017年版《国家药品目录》扩容,所列药品按规定可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017版《国家药品目录》调整的同时,将36种高价刚需药纳入医保目录乙类范围,涵盖了治疗肺癌、胃癌等多种癌症以及心血管病、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的药物。医保基金的有限性,随着医保目录扩容,医保基金政策对保民利好的同时,加剧了医保基金的紧张。
3、报销比例的逐步提高
为了提高保民的获得感,各地医保都在逐步提高医保基金支付报销比例,二次报销政策,降低保民个人自费负担比例。医保报销的比例越高,保民逆向选择就医的意愿就会提高,反而增加医保基金支付的压力。犹如目前的住院可以报销,门诊报销很小,导致患者与医生集体的提高住院率一样的道理。
4、异地结算报销政策呼之欲出
现行的医保政策在异地就医、异地结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劳动保障信息管理网络“金保工程”,是国家12项重大信息管理工程之一。
异地医保报销政策呼之欲出,异地就医结算政策也必然会加大医保基金支付的压力。
5、医保基金的“保”与“包”窘境
我国医保制度,由于人口众多,实行的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是“保”而不能是“包”,再多的钱也很难满足人民对健康医疗生命无限性的需求。医保基金筹资也进入了增速的快车道,政府补度加大,逐步提高医保筹资额度,扩大医保基金总量,但是依然不能弥补医保基金支付的高速增长。医保基金扩容已经亮起了红灯,一方面过快提高保民缴费比例标准,有可能引发参保率下降,依赖政府加大对医保的补度受到财力限制,是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洞”,医保部门面对基金的有限性,面对“放”与“管”的“窘境”,在放的同时,风险防控必然行,首先防范医保穿底风险,确保基金安全,因为这是较大的民生,涉及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转嫁风险必然行。
三、医院供给侧成本管控会阵痛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供给者,期望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产品,作为医保部门期望购买“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医保部门生产“矛”要控费医院,医院生产“盾”希望多增加收入,医保与医院是“矛盾的统一体”,但是医保部门可以借助政府之力,实现对医保基金安全负责,把风险转移到医院,医院作为经济独立体开始头痛,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引领的情况下,加强供给侧成本管控是必然阵痛的选择。
1、医保支付引领
医保基金的有限性,世界各国通行DRG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成为引领,在基础规范还不能支持DRG推行的前提下,总额预算管控、项目付费、单病种收付费、均次费用、药占比、耗材比管控综合用。
2、药品供给成本管控
乱世用重典,政府借药品回扣发力,药品零加成、两票制、集中采购招标、药占比考核、严抗令、基本用药等,努力降低药占比,减少药品无效供给。医院较头痛的有几点,药改切断了医院和医生与药品的利益,医生的正向价值如何提升?医院统一采购二次议价增加医院收益?
 微信
微信 朋友圈
朋友圈 微博
微博
                     微信好友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