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在《营养与食品卫生》中是特别常考的一个知识点,尤其喜欢考察各个细菌的食物来源及中毒后的临床表现,同学们经常记混,今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梳理一下这部分。
1.沙门菌属食物中毒(最常见)
(1)引起中毒的食物:畜肉类及其制品、禽肉蛋类奶类及其制品。
(2)临床表现:前驱症状有寒战、头晕、头痛、恶心和腹痛。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般先有腹痛、呕吐继而腹泻,腹泻为水样便。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乳及乳制品、肉类、剩饭等食品,其次为熟肉类食品。
(2)临床表现: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潜伏期短,一般为2~5小时,极少超过6小时。起病急骤,有恶心、呕吐、中上腹痛和腹泻,以剧烈而频繁地呕吐最为显著,呕吐可呈胆汁性或含血及黏液。剧烈吐泻可导致虚脱、肌痉挛及严重失水等现象。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1)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和盐渍食品。
(2)临床表现:发病初期为腹部不适,尤其是上腹部疼痛或胃痉挛。恶心呕吐、腹泻,体温一般为37.7~39.5℃。发病5~6小时后腹痛加剧,以脐部阵发性绞痛为本病特点。
4.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1)引起中毒的食品:家庭自制植物性发酵品为多见。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麻痹的症状,而胃肠道症状少见。
希望通过以上的总结能够帮助同学们对此部分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另外,同学们日常学习及复习时也要做好类似的知识对比与小结,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祝愿同学们考试顺利!
此外中公医考为大家提供了考前点题,大家要抓住最后的机会哦!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