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及中暑这一部分部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容易把高温作业的类型以及中暑的临床表现记混,今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梳理一下这部分。
1.高温作业
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25℃的作业。分为三种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如冶炼钢铁、锻造、热处理、熔玻璃等。
(2)高温、高湿作业:特点是高气温、高气湿,热辐射强度不大低气流,形成湿热环境,如印染造纸、煤矿井下作业等。
(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从事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受太阳辐射和被加热后的地面及物体热辐射作用。
2.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障碍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分为三种类型:
分型 |
机制 |
临床表现 |
热射病 |
散热途径受阻,引起热蓄积,体温调节障碍 |
高热,开始大量出汗,以后无汗,皮肤干热,伴有意识障碍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热痉挛 |
大量出汗,体内钠、钾和水过量丧失导致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
肌肉痉挛和疼痛,以四肢肌肉和腹肌多见,尤以腓肠肌痉挛疼痛最为常见。患者神志清楚,体温多正常 |
热衰竭 |
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机体不能有效代偿,致颅内供血不足而晕厥 |
起病迅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发生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
希望通过以上的总结能够帮助同学们对此部分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另外,同学们日常学习及复习时也要做好类似的知识对比与小结,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祝愿同学们考试顺利!
此外中公医考为大家提供了考前点题,大家要抓住最后的机会哦!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