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招聘

 
首页 医疗招聘 试题资料 每日一练

2021医疗招聘考试药学资料:神经和笨根本是两回事

来源:中公卫生
2021-06-21 19:24:53
245
A+
<

“我是因为神经病才到这里来,不是因为蠢”,这是电影《快餐车》里面吴耀汉的一段台词,让人听起来觉得十分搞笑,却又略有所思。我们日常生活中骂人“神经”,其实是想表达“精神病”、“疯子”或者“脑子有问题”,多用于贬义,而这个“精神病”在很多电影中,却用于隐藏一些天才或者世外高人,比如周星驰的经典电影《回魂夜》、莱昂纳多的《禁闭岛》等。所以便有了疑问,精神病的患者到底是疯了还是没疯?

 

 
 

 

在医学上,我们口中的精神病,常指精神失常,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大类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这些病大家比较熟悉,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压力的增大,现在的年轻人,总说自己有精神分裂、“网抑云”等,但是我们没有真正去了解过这些疾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精神分裂吧。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最常见的一类精神分裂症。根据临床症状,将精神分裂症分为Ⅰ型和Ⅱ型,前者以阳性症状(幻觉和妄想)为主,比如“我是个科学家”、“有外星人想要抓我”,后者则以阴性症状(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等)为主。在生活当中,表现为思维障碍,比如说话没有逻辑,胡言乱语;感知障碍,比如幻听、幻觉;妄想,被迫害妄想或者性别身份妄想;紧张症表现,比如木讷、兴奋或者扮鬼脸等行为;暴力行为,这是精神分裂患者常见的症状,可能由于前面的被迫害妄想或者幻听等的自我保护行为,甚至自残。

很多人就疑惑,那一个人到底是怎么会得精神分裂的呢?

引起精神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患者脑内多巴胺(DA)过多有关,DA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最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其通过与脑内DA受体结合后参与人类神经精神活动的调节,其功能亢进或减弱均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精神疾病,促进DA释放的苯丙胺可致急性或慢性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加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减少DA的合成和储存能改善病情;未经治疗的Ⅰ型患者,死后病理检查发现其壳核和伏隔核DA受体(尤其是D2样受体)数目显著增加。精神分裂症(尤其是Ⅰ型)则是由于中脑一边缘通路和中脑一皮质通路的D2样受体功能亢进所致。因此,目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大多是DA受体拮抗药。

在电影桥段中,我们常看到对于精神病患者,医生们会采取电击疗法,但其实在实际上,很早就开始了药物治疗了。20世纪40年代发现某些抗组织胺药具有镇静作用,50年代初,临床观察到抗组胺药物异丙嗪有较强的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由此促进了将异丙嗪衍生物作为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最后得到了经典的抗精神疾病药——氯丙嗪。

氯丙嗪又名冬眠灵,主要拮抗脑内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这是其抗精神分裂症作用的主要机制,氯丙嗪始于1952年在法国治疗兴奋性躁动患者获得成功,它不仅控制了患者的兴奋,而且对其他精神症状也有效。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也称神经安定作用,能显著控制活动状态和躁狂状态而又不损伤感觉能力;能显著减少动物自发活动,易诱导入睡,但动物对刺激有良好的觉醒反应。正常人口服治疗量氯丙嗉后,出现安静、活动减少、感情淡漠和注意力下降、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答话缓滞,而理智正常,在安静环境下易入睡,但易唤醒,醒后神态清楚,随后又易入睡。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丙嗉后则显现良好的抗精神分裂症作用,能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状态,大剂量连续用药能消除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症状,减轻思维障碍,使患者恢复理智,情绪安定,生活自理。其后,又相继发现了对精神分裂症具有治疗作用的多个衍生物,这类药物统称为吩噻嗪类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开辟了精神病化学治疗的新领域。

微信微信
朋友圈朋友圈
微博微博
上一篇:2021医疗招聘考试药学资料:普萘洛尔
下一篇:2023医疗卫生招聘模拟题神经康复学第五章简答题5

猜你喜欢

热门课程

精品试听课预约

姓名
手机
验证码
获取
立即试听课程试听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医考题APP

APP

医考小程序

小程序

备考交流群

备考交流

机考系统

机考系统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