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招聘

 
首页 医疗招聘 备考指导

临床医学知识库:儿科学之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生长规律(1)

来源:
2015-09-18 11:37:28
0
A+
 全国卫生人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医学专业知识每日一练

临床医学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中公卫生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1.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格生长应选择易于测量、有较大人群代表性的指标来指示。一般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

2.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1)体重的増长

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成分。因体脂与体液变化较大,体重在体格生长指标中较易波动。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较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儿科临床中用体重计算药量、静脉输液量。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以及宫内营养状况有关。我国2005年九市城区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男婴出生体重为3.33±0.39kg,女婴为3.24±0.39kg,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参考值相近(男3.3kg,女3.2kg)。出生后体重增长应为胎儿宫内体重生长的延续。生后一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或称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3〜4日达较低点,下降范围为3%〜9%,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第7〜10日应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或至第10天还未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则为病理状态,应分析其原因。如生后及时合理喂哺,可减轻或避免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发生。出生时体重受宫内因素的影响大,生后的体重与营养、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年龄的增加儿童体重的增长逐渐减慢。我国1975年、1985年、1995年及2005年调查资料显示,正常足月婴儿生后第1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的体重的2倍(附录一);第1年内婴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加值约等于后9个月内体重的增加值,即122+8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10kg),是生后体重增长较快的时期,系第一个生长高峰;生后第2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2kg。

儿童体重的增长为非等速的增加,进行评价时应以个体儿童自己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据,不可用“公式”计算来评价,也不宜以人群均数(所谓“正常值”)当作“标准”看待。当无条件测量体重时,为便于医务人员计算小儿用药量和液体量,可用以下公式估计体重

更多临床医学考试重点,请关注中公卫生临床医学知识库!

微信微信
朋友圈朋友圈
微博微博
上一篇:护理学基础知识:意识障碍的分度
下一篇:2024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合同制护士考核事宜通知(三)

猜你喜欢

热门课程

精品试听课预约

姓名
手机
验证码
获取
立即试听课程试听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医考题APP

APP

医考小程序

小程序

备考交流群

备考交流

机考系统

机考系统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