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正在备考中,为了方便广大考生及时备考,中公医考网小编推出《2017年执业药师学霸笔记》栏目,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同时本节目在微信公众号上每日同步发布,同学们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zgyaoshi,回复“学霸笔记”在微信公众号上阅读。以下内容为2017年执业药师学霸笔记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
勾搭小编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gyaoshi
执业药师考试交流QQ群 549313697
点击查看: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学霸笔记第一章
(一)含义
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二)确定依据
五味学说是中医归纳解释药物效能的说理工具。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1.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
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
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
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之证均当慎用。
4.苦
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
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
二指苦能降泄,如苦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
能坚的含义有二:
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
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2017年执业药师复习备考正在进行中,更多考试信息请点击执业药师考试全攻略了解,更多备考资讯请登录国家了解!
5.咸
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治癥瘕的鳖甲,治热结便秘的芒硝等,均具咸味。
《素问·五脏生成》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食盐类咸味药不宜多食,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尤当如此。有的咸味药如芒硝,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6.涩
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滑脱诸证的龙骨,治久痢脱肛的赤石脂,治崩漏带下的海螵蛸等,均具涩味。习惯将涩附于酸。
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者慎用。
7.淡
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治水肿、小便不利的猪苓、茯苓,均具淡味。常将淡附于甘。
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
此外,还有芳香味,其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醒脾等作用,如功能化湿的藿香、辟秽的苏合香、开窍的麝香、醒脾的佩兰等,均具芳香味。习惯将芳香归为五臭之列,有的也标上辛味,称为辛香之气。芳香味与辛味一样,亦能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慎用。
(四)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意义
气与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其中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只有将二者合参才能较地认识药物的性能。
2.原则
气与味配合的原则有二:一为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二为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味越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
3.规律
气味配合规律有二:一为气味均一;二为一气二味或多味。
4.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
点击查看: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学霸笔记第一章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