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在公卫医师资格考试当中主要以A1型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把握的重点主要是基本概念和病因模型。
流行病学的病因是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当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发生频率就会下降。在复杂病因所致疾病或未明确病因时,相关致病因素常被称为危险因素。所谓“危险因素”有可能是疾病发生的原因或条件,也可能是该疾病发生的一个环节。其含义就是与疾病发生有着明显正相关联系,但又不足以单独引起疾病的因素。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众多的内外因素中,找出那些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病因模型如下:
类型 |
概念 |
图示 |
三角模型 |
疾病发生的三角模型,也称为流行病学三角,该模型强调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是疾病发生的三要素,三要素各占等边三角形的一个角,当三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人体保持健康;一旦其中某要素发生变化,三者失去平衡,就将导致疾病。 |
|
轮状模型 |
轮状模型的核心是宿主,其中的遗传物质有重要作用;外围的轮子表示环境,包括生物、理化和社会环境。该模型强调了环境与机体的密切关系,轮状构成的各部分具有伸缩性,其大小变化随不同疾病而异。以遗传为主的疾病,遗传核可大些,如白化病等;与环境密切的疾病,外围的环境则大些,如外伤等。 |
|
病因链模型 |
病因链指一种疾病的发生常是多种致病因素先后或同时连续作用的结果。例如龋齿的产生首先是由于变形链球菌的作用,食物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菌斑长期与食物中的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酸性物质,久而久之,牙釉质被酸破坏,形成小的龋斑,进而形成龋齿。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以时间为主线的龋齿发生的病因链。 |
|
病因网模型 |
病因网是指一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可能是两条以上病因链并行作用,并彼此纵横交错,交织如网。病因网模型可以提供较为完整的因果关系路径,从而有的放矢地指导疾病的有效防控。例如,目前认为肝癌的发生是由三条主要的病因链,并交织成病因网所致,三条病因链的始动因素分别是乙肝和丙肝等病毒感染、食品饮水中的毒素作用和精神行为因素(如精神紧张、饮酒和吸烟等)。三条病因链中的多个因素相互交叉、相互协同,加之遗传因素的作用最终导致肝细胞的癌变。如下图所示,不同连线模式表示不同的病因链。 |
|
例题:流行病学三角模型中的“三角”是指:
A.生物环境、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
B.遗传、宿主和环境
C.致病因素、宿主和环境
D.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E.遗传、环境和病原微生物
【答案】C。解析:在健康状态下,病因、宿主和环境三个要素所组成的系统保持平 衡。如果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另外两个要素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不会发生疾病;反之, 如果这个系统原有平衡就不稳固,而又缺少必要的适应能力,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将病因、 宿主、环境三者关系形象地用三角形表示,即所谓的流行病学三角模型中的“三角”。故本题答案选C。
微信好友
朋友圈